在月经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生理、病理各异,因此在调经时,尚须根据经前、经后、经时与平时的不同特点,而选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说来要掌握经前勿补,经后勿泻;经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如经前多采用理气和血调经大法,目的在于因势利导,使经血通畅而无滞涩之弊。若夹寒者兼予温经散寒,以助血运;血热者又兼凉血润燥,使热随血去。倘滥用滋补则有碍血运,致使经行不利,徒增腹胀痛等症之苦。但经前勿补并非绝对,如月经先期,经来如崩之属于气虚不摄者,也应调补气血,或兼予固涩,以控制血量,并调整周期。行经期间由于血运较之平时活跃,症状也常较明显,临床宜在辨别寒热虚实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症状治疗,以缓解病人疾苦。如经量过多者兼予止血,过少者兼予养血通经,腹部胀痛者兼予理气止痛等。经后由于血少脉虚易为邪侵,故宜调理脾胃,滋补肝肾,以增强其修复机能,恢复气血。经净后至下次月经来潮前这一阶段为平时,此段时间应本着“缓者治本”的精神,着重调节脏腑气机,特别是心、肝、脾、胃、肾的功能,以使脏腑安和,气血协调,冲任调和,其中邪盛者以祛邪治病为主,正虚者以扶正调血为主。
同时还需注意季节气候、地域、环境、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不同,其对女性生理、病理的影响不同。故在治疗用药中均宜加意斟酌,全面考虑。先生认为不同时令气候,对疾病亦有影响,用药亦应注意。如春天为风木之令,万物生长,肝阳易动,因此用药宜避免升提动火之品;夏令避免或少用辛热及滋腻呆胃的如附子、肉桂、熟地、阿胶之属;署必挟湿及霉令温重季节,要注意多用藿香、佩兰,茅术等芳香化浊之品;秋燥季节,应避免香燥之品,注意养阴为要;冬令藏精之季,根据其体质之寒热虚实,要及时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