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椿(全本)

孙树椿治疗筋伤临证经验

筋伤辨治 气血为要

孙树椿教授在治疗筋伤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提出“筋伤辨治,气血为要”,“以心法统手法”等学术观点。在手法治疗上强调轻柔绵软、外柔内刚。孙氏手法的独到之处正是在于轻、巧、柔和。

心法为上,确保治疗适度

孙教授将恢复筋骨、关节的平衡作为筋伤治疗的切入点。重视摸诊,通过手摸心会,了解筋骨关节的形态及筋结的部位、大小、硬度,组织解剖与临床症状的对应关系、深部病变在浅表部位的反应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对病变做出立体的综合分析。临床上强调心法优于手法。诊断要先明于心,才能做到治疗随应于手。针对复杂多样的筋伤病证,孙教授对“知其体相”自有一套独到的见解与理论。如对神经根性病变的诊断,不局限于了解神经支配区的症状范围与程度,还要进一步了解神经出口处因受压、刺激而产生的渗出与粘连,在体表通过摸诊感受筋结类异常。并将其作为治疗的重点,通过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解除痉挛、纠正错位等,可迅速缓解病情,效如桴鼓,且屡试不爽。

手法轻灵,避免治疗过度

孙教授讲究辨证施法,因病、因人、因部位而异。针对不同病情、不同体质,选择的手法和应用的力度也不相同,做到“一推一拿,视其虚实而用之”。强调“粗守关,上守机”,了解筋伤发生的病机,是治疗筋伤的关键。恰当掌握推拿揉摩的深度,旋扭扳转的角度、按压复位的力度、提牵拉伸的限度,利用筋骨、关节、肌肉的运动,因势利导,不施蛮力。对关节运动障碍的病证,按摩时每配合主动、被动运动,使其粘连在运中求松、动中求解,筋骨关节的功能和平衡也在运动过程中,逐渐恢复。临床上孙教授每以手法作为治疗筋伤的主要方法。其常用者有放松手法和运动关节手法两大类,放松手法以 、振、点、推、拿、按、摩、散、搓、击打、捋顺为主;讲究用力柔和、稳妥、深透,点、面、线结合,“点”指痛点、腧穴、筋结,是放松手法的重点;“线”是沿经络、肌肉的走向作梳理通顺的手法;“面”是指对病变周围拘急紧张的筋膜肌肉作大面积的捋顺搓摩。操作时手随心转,意聚掌指,避免用力重滞,对浅表组织造成损伤;关节运动类以伸屈法、摇法、戳法、旋转法、扳法、抖法、归挤法为主,是针对脊柱、关节的紊乱而设。讲究功法纯熟,谙悉筋骨纹理,四两拨千斤,最忌蛮力粗暴。

适度锻炼,确保有效康复

孙教授非常重视练功疗法的应用,严格把握锻炼的质和量。将运动和锻炼作为防病治病、恢复机体功能的重要措施。强调运动锻炼应根据体力所能,制定了“详查病情,合理选练;动静结合,主动为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练功应用原则。在练功的次数和强度上,要求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以健肢带患肢,先求姿势正确,再达力量要求的完善措施。在形体锻炼上,主张“不妄作劳”,锻炼要有节,过分懒惰懈怠,或过分消耗体力,均会损伤形体。(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陈朝晖 邓素玲 李沛 白玉)

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

□ 朱立国 李慧英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不定点旋转手法治颈椎病是孙树椿老先生独创的一套手法。他认为在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中,对痉挛软组织的放松是治疗的基础,不定点旋转手法是治疗的关键。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主要分三步进行。

首先是预备手法,即放松手法,通过轻柔的按、揉、捻等方法可以舒筋通络,放松颈部痉挛僵硬的肌肉,要想快速有效地放松痉挛的软组织,找准“筋结”是事半功倍的关键;不同的组织损伤,其筋结的形态不一。如韧带损伤,在损伤处可触及豆大的筋结;如肌肉损伤,可在肌肉中触摸到块状或条索状粗细不等的筋结。孙树椿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在各型颈椎病中找出不同部位、形状各异的筋结要点。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可在相当于C5~C6水平的椎旁软组织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常可在C3~C4水平的椎旁软组织发现,交感型颈性心绞痛患者可在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及。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其发病多由于下颈段的颈椎失衡所造成,在前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上常可发现筋结,压之可产生疼痛并向左胸部放射。对痉挛的肌肉进行柔和的手法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常可得到明显缓解。

其次施用不定点旋转法,其操作要领是在向上牵引的同时,将颈椎缓慢旋转到最大角度达到弹性固定时,瞬间轻巧发力旋转,这样将各节段颈椎自上而下扳动。“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不定点旋转法治疗通过消除脊柱的错缝,消除异常集中的应力,纠正力线,从而使“骨合缝、筋归槽”,颈椎的失衡状态得以改善而达到治疗作用。其相关研究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善后手法是以轻柔的劈法、散法、拿法、归合法进一步放松,进而起到疏风通络、消炎止痛、调和气血之效。

阻止青少年颈痛发展成颈椎病

□ 王庆甫 陈兆军 黄沪 季园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近十几年来,在青少年中颈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其症状与颈椎病相类似,有人称其为“青少年颈椎病”。因为青少年的椎间盘尚未退变或处于退变的初始阶段,X线摄片检查往往没有明显的颈椎骨性蜕变的表现,仅出现生理曲度变直或数个椎体局限性失稳和位移,相邻上下关节和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征”,正位片棘突偏斜等,甚至少数病人并没有X线改变。其病在筋肉,未深入骨节。从疾病的转归来看,青少年颈痛经正确治疗并改变不良姿势体位习惯,病变是可逆的。所以,青少年颈痛与颈椎病的定义、病理变化、疾病转归等均不相吻合,不应放在“颈椎病”范畴内。鉴于颈椎失衡是其关键的病理变化,所以应称其为“颈椎失衡综合征”。

青少年颈痛发病机制实质是由于颈部肌肉慢性损伤、颈椎对称侧肌肉张力失衡,颈椎的生理结构遭到破坏,力学平衡失调,进而影响周围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所致。临床除颈肩疼痛外,还有头痛,头晕,眼睛干涩,视力下降,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防碍生活、学习、工作质量,在此阶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骨质增生等病理改变就会提前发生,最终导致颈椎病。所以,青少年颈痛的矫治是预防颈椎病发生的早期干预最佳时机。笔者采用孙树椿老师的宫廷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颈痛患者近20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不仅症状很快得到缓解,颈椎X线摄片检查证实该手法能矫正青少年颈椎的生理曲度、椎体旋转等病理改变,对于青少年颈痛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治疗本病应先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研究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的相关性。根据辨证论治原则,确定中医整体治疗原则。采用孙氏宫廷理筋手法,仔细辨别施以推、拿、按、揉、 、拨等手法,调整颈椎对称侧软组织的张力,使痉者得舒,驰者重张,恢复颈椎软组织张力平衡。再旋转矫扳颈椎,使错者归其位,曲者复其原,则颈部失衡经脉肌肉张力、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得以恢复,有效阻断颈椎失衡发展成颈椎病的病理演变过程。

松正结合 手法治疗颈椎性类冠心病

□ 齐越峰 于栋 张淳 赵国东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在众多脊椎相关疾病中,颈椎疾患引起的症状复杂多样,可出现包括内脏症状在内的多种表现,其中颈椎性类冠心病较为常见,其症状酷似冠心病样的胸闷,胸痛,并能出现心电图的异常改变。

孙树椿认为颈椎性类冠心病在中医学上应归属痹证范畴,并有鉴于筋伤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指出,颈椎病的病因不外是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外因是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因素,但内因是发病基础。颈椎与全身气血、经络、脏腑密切相关,颈后部是诸阳经的通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劳损、外伤等,可引起颈部经络失常和“骨错缝、筋出槽”,而“骨错缝、筋出槽”后可进一步加重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病邪留而不去,经络不通,血脉不畅,影响气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则可使血脉瘀滞,津液停聚而成痰。病情进一步发展,痰瘀互结,病邪由表及里,从经络内犯脏腑,使脏腑气机失调而发病。

孙树椿临证重视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同时还强调要与“辨位、辨因论治”相结合。由于颈椎性类冠心病发病多由下颈段的颈椎失稳所造成,而且在前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上常可发现痛性结节,按压其可产生疼痛向左胸部放射的症状,对痉挛的肌肉进行柔和的手法刺激后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手法治疗时根据不同病情,力度亦有所不同,如发病急性期手法宜轻,病程较长局部筋节或索条韧厚者手法可稍重;对于颈椎性类冠心病则主张应用柔和的手法,以免加重病情;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治疗时要稳、准,切忌粗暴。在整个手法治疗中,对痉挛软组织的放松甚为重要,是治疗的基础;旋转扳法是治疗的关键,即应突出体现“松”和“正”。

“松”是指“放松”和“松解”。颈项部软组织的病变在颈椎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主导性病因。颈部软组织的病变可使颈椎正常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颈椎失稳。临床查体时常可见到颈椎病患者的颈项部肌群痉挛僵硬,可间接反映这一点。手法具有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的作用。通过轻柔的按、揉、捏拿及旋转等方法治疗可以缓解颈肌、韧带的累积性劳损,重建颈部软组织对颈椎的支持和保护,恢复颈椎的稳定,并同时可通过扳动颈椎,松解因劳损所致的局部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对颈椎性类冠心病的手法治疗中发现,患者除了有颈项部肌肉紧张外都有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痉挛的症状,而且一般情况下以左侧为重,在其上常可找到痛性筋节。预备手法时应用轻柔和缓的手法对痛性筋节施以按揉,往往可有效地缓解患者胸痛胸闷的症状。该情况的产生可能是颈神经根受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颈长肌等颈前软组织紧张痉挛,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刺激参与组成心神经丛的交感神经纤维,或痉挛的肌肉压迫了臂丛神经,引起胸大肌痉挛性疼痛而发病。通过旋转扳法在改善椎体失稳的同时,也可松解因颈椎小关节囊长期非特异性炎症刺激所产生的粘连。

“正”是指“正筋、正骨”。手法治疗可提高痛阈,缓和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消除异常应力集中,纠正力线,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并通过骨关节、软组织系列补偿与对应补偿调节机制,改善病变节段的异常受力状态,解除椎体失稳,改善颈椎椎管内外环境,使因跌仆闪失后所致的“筋出槽、骨错缝”得到整复。

手法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

□ 陈海云 孔畅 武震 韩磊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家庭电脑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出现头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其中有一部分患者的头痛、眩晕属颈源性,而且大多来自上颈椎。目前临床诊断尚无法统一,有“颈椎病”、“颈性头痛”、“颈源性眩晕”、“枕大神经痛”、“颈源性失眠”等称谓,中医属“头痛”、“眩晕”、“不寐”等范畴;治疗上亦各施其法,疗效不一。笔者把来源于上颈椎椎管外因素作用的头痛或(和)眩晕患者,用“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统一命名,采用孙树椿教授的颈椎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临床上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诊断标准

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1.头痛或(和)眩晕;2.头部疼痛局限于一侧枕部、颞部、前额部和眼部,可有颈肩部反射痛;3.眩晕呈阵发性,与颈椎活动有关,可伴耳鸣、眼胀、胸闷;4.颈椎活动受限,旋转及屈伸活动时疼痛或(和)眩晕症状加重;5.枕下三角区有明显压痛,局部可扪肌紧张及痛性结节;6.颈椎ⅹ线片可显示上颈椎呈曲度改变或环枢关节关系不正常;7.双上肢无感觉、运动、反射异常。

发病机理

枕下三角区位于枕骨粗隆两侧,由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统称椎枕肌)之间围成的三角区。该区的浅层为斜方肌上部,第二层为头、颈夹肌和肩胛提肌,第三层为头、颈半棘肌和头、颈最长肌,从该区通过的血管、神经有椎动脉、枕动脉、枕下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当该区的肌群发生劳损、痉挛、无菌性炎症时,势必直接或间接影响与之相邻的血管、神经等,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常见的发病诱因有环枢椎的劳损、急性扭伤、下颈椎曲度消失或反弓、咽喉部的急慢性炎症等,直接或间接导致一侧或两侧的椎枕肌发生痉挛、紧张、无菌性炎症、水肿;局部区域性张力升高,压迫神经时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枕下痛、偏头痛、耳后及乳突部疼痛、耳鸣等;当椎动脉受刺激痉挛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必须指出的是,枕下三角区综合征可影响颈肩部的肌肉而出现疼痛、痉挛、活动受限等颈肩部症状,而下颈椎曲度不良及小关节紊乱、颈肩部肌劳损痉挛反过来也会影响枕下三角区的肌肉,导致该区综合征的出现,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手法治疗

基于上述的认识,解除该区域肌肉软组织的痉挛,纠正颈椎骨关节解剖关系的紊乱,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神经及血管的卡压和刺激,是有效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方法。采用孙树椿颈椎不定点旋转手法:1.预备手法:可用点、按、揉、捻等理筋手法放松颈枕部肌群10~15分钟,用力要均匀,速度不宜过快,频率每分钟约50~100次,在压痛点或痛性结节做重点揉捻,时间应稍长一些,力量要轻柔,以患者不感觉到明显疼痛为好。2.治疗手法:以向右侧旋转手法为例,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稍微侧身,用右手或右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枕部,轻提并且颈部旋转运动2~3次,使患者颈部肌肉放松,然后在中立位上提牵引颈部,在保持牵引的同时将患者的头颈右旋至有固定感时,右前臂快速发力旋提颈部,此时即可听到一连串的弹响声,一般响声清脆者疗效为佳,之后以同样手法向左侧旋转一次,旋转手法完毕。3.善后手法:最后应用提、拿、劈、散、归、合等手法再放松颈肩部肌群2~3分钟。

以上手法隔天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具有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错位、松解粘连、解除滑膜嵌顿、滑利关节等作用;可一次同时完成对颈椎软硬组织的治疗,并可对整个颈椎生理曲度系列起到良好的调整作用。另外,生化研究证实手法还能减少局部PGE1、PGE2的生成,降低对缓激肽的敏感性,刺激脑干或脑垂体释放内啡肽而缓解疼痛;同时该手法还能减少血中NA(去甲肾上腺素)和ET(血清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对脑缺血的影响而达到治疗眩晕和失眠的目的。

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韩磊 张军 于栋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腰腿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广泛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腰痛在轻体力劳动者中占53%,重体力劳动者中占64%,腰痛患者有35%将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发病率高达20%~30%。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显示,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仅10%~15%的病例需手术治疗,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疗法总体有效率为80%~90%。

孙树椿认为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治疗的目的不应是单纯追求椎间盘突出髓核的部分或全部回纳,还在于促进椎间盘突出物的逐渐缩小或吸收,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其炎性物质的吸收和肿胀的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而中医骨伤手法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配合中药治疗、功能锻炼,最终可达到临床痊愈和康复。

手法操作 首先施用理筋手法。孙树椿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筋结”位置多在膀胱经附近,对其予以掌揉法、指揉法、拉肩推腰法、拉腿推腰法进行理筋治疗。其次施用调整手法。多采用斜扳手法,其要领是在准备动作时,施术者指导患者以病变节段为支点,作髋向前,肩向后,挺腹后伸,主动旋转腰部至最大幅度。在锁定动作时,施术者双肘置于患者肩前及髋后,髋后之肘固定不动,肩前之肘逐渐推肩向后,至有明显固定感,完成初步锁定后,施术者双肘分别向与躯干轴线约呈45°的斜上和斜下以相反方向相对推挤2~3次,完成充分锁定,之后施术者腰部带动双肘顺势发力,完成斜扳动作。

中药治疗 孙树椿指出本病属中医学“腰痛”范畴,多由血瘀气滞,脉络闭阻等引起,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予自拟脊柱Ⅱ号方:川芎10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牛膝10克,狗脊12克,独活10克,酒军6克,三七粉3克 (冲服)。水煎服,日1剂,一日2次。

功能锻炼 孙树椿认为“燕飞”是腰背肌锻炼的主要方法。方法:患者俯卧位,四肢伸直,两腿并拢。头、上身及双下肢同时缓缓背伸,双手自然后伸,令整个身体后伸成一自然弧形线,同时吸气,其形如飞燕翔空,停留片刻后呼气还原。每日早晚各1 次,从练后不增加症状的次数开始,逐渐加量,女性增至30 次,男性增至50次为止,坚持半年~1年。

孙树椿强调在临床诊治时,要明确手法适应症,注意辨清突出的程度及分型,中央型突出、巨大的突出,尤其是有明显的马尾神经受损症状,肌肉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应主张手术治疗。

轻巧化解踝关节损伤

□ 范东 韩磊 张军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孙树椿认为踝关节损伤属中医“伤筋”范畴,即“骨错缝、筋出槽”。骨缝,是指骨关节的正常间隙。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曰:“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便见大概。”因此,骨错缝可以看作是骨关节正常的间隙或相对位置发生了微细改变,类似于现在的半脱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筋的功能主要是连接关节约束骨骼、支配关节功能活动。《素问·痿论》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筋通过对骨骼的约束,附在骨上收缩与弛张,产生屈伸和旋转运动。《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筋者皆属于节。”人体关节之联结,主要依赖筋加以包裹约束。可以这样认为,筋是指紧密联结于骨关节的一部分组织,如现代解剖学之关节囊、滑囊、滑膜、肌腱、韧带、肌筋膜、软骨等组织。筋出槽,是指损伤后筋的形态结构、解剖位置亦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筋强、筋歪、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驰、筋纵、筋离、筋转、筋缩等。

内外踝缝伤筋,系指内、外踝部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内、外踝部的关节面微细错位、关节绞锁,即骨错缝,骨错缝必使筋出槽。在临床检查时,要注重辨位。所谓辨位,就是辨别人体损伤的具体部位及筋骨经脉错乱的位置。施治则是根据具体损伤部位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法。辨位施治,主要着眼于损伤部位的伤情,虽属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范畴,却又为孙树椿所创新提炼。关于怎样辨位,孙树椿形象地指出,你会在所伤之处找到一个米粒样硬物,这往往是最痛点。找准痛点,然后再用轻巧柔和的手法施治。孙树椿的踝关节损伤手法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用柔和的揉捻法对踝关节损伤部组织进行放松。对于病变部位要采取先周围后中间的方式,重点对病变的筋结和索条进行施术。手法要轻柔但尽量触及损伤部浅层,以病人不觉痛楚为度。

第二步:施用摇踝拔戳法。病人坐位,施术者双手四指握病人足底,双拇指按在患处,同时拇指在伤处揉捻,同时双手相对拔伸,环转摇晃踝部6~7次。在维持牵引的情况下,背伸、跖屈踝关节,拇指按在伤处进行戳按。

第三步:善后手法使用轻巧灵活的擦法、轻搓法结束整理。

孙树椿经常强调,临床疗效靠的是手法本身。历代推拿正骨名家无不在手法上做学问、下工夫。学习手法必须对人体正常筋骨的结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解剖学知识丰富,才能为“手摸心会”提供可靠详实的理论基础。

另外,孙树椿常提醒我们在立足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要合理利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检测手段,拓宽延长自己的诊断视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去分析观察疾病内在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如对踝关节损伤,一定要排除骨折脱位的情况,才能施用手法。同时重视检查,通过检查做到心中有数,才知如何下手。而确定所伤之处是关键,然后以轻巧柔和之手法舒筋散结,此时切忌粗暴大力,孙树椿常讲“筋喜柔不喜刚”,只有通过自然柔和的力量,循序渐进,才能逐渐渗透,起到“化敌于无形”的效果,达到“使患者不知其苦”的境界。

功能锻炼操防治颈椎病

□ 焦权明 张军 韩磊 唐杰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随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长时间处于坐位并且屈颈机会增加,导致颈椎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呈现出普遍化、年轻化的趋势,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导引作为养生防病治病的手段历史悠久,《华氏中藏经》记载:“导引则可以逐客邪于关节……”是中医药改善脊柱、关节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方法。

导引在现代称为功能锻炼,通过增加筋肉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提高自身保护能力,抵抗急慢性损伤能力,逆转病程演变,在颈椎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锻炼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等,往往耗时多、难掌握,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常常没有时间去练习。为此,根据颈部运动解剖规律,结合多年临床应用经验的整理提炼,孙树椿总结出一系列简便易行的颈项肌功能锻炼操,强调静力收缩的运动锻炼方式,从而更快捷有效地达到锻炼目的。

现将常用锻炼操介绍如下:

预备式:身体自然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双手叉腰。

1. 回头望月:头颈向左(右)后上方伸展至极限位,好像仰望天空中的月亮一样,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2.往后观瞧:头颈向左(右)后下方伸展至极限位,眼看右(左)后下方(脚跟),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3.侧耳贴肩:头颈尽力向左侧(右侧)屈曲,左(右)耳向左肩(右)方向靠拢至极限位,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4.前伸探海:头颈向左(右)前下方伸探,眼看前下方地面,之后利用头部的自然下垂、下颌的向前探伸,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禁忌症: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部活动容易出现眩晕者,以及有急性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应慎用。

中医骨伤历来强调“三分治疗,七分锻炼”,此系列颈项肌功能锻炼操动作简单易学,费时不多,利用休息片刻即可做完。其以肌肉运动学原理为指导,每步动作至极限位之后,尽力向该运动方向牵拉肌肉,并停留片刻,如此锻炼了筋肉的力量和弹性,改善了局部高应力的力学状态,维持了颈椎动力平衡,同时能防止骨骼的过早退变,也保护了颈椎静力平衡,从而避免出现疼痛、眩晕、活动受限等症状,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手法治疗外伤性尾骨痛

□ 罗杰 于栋 赵国东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外伤性尾骨痛在临床上经常可见,常因臀部跌伤、撞击伤或被踢伤而致骶尾部骨折、脱位,骶尾韧带、软组织损伤及其他肿痛引起。孙树椿骶尾部手法治疗外伤性骶尾部损伤疗效颇佳,可避免因强求复位带给患者的痛苦,减少反复复位的概率。

手法操作:患者俯卧位,骨盆下垫一枕头。医者站于患者一侧,双手拇指在骶尾部轻揉轻顺,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反复多次。一助手握踝部牵引,医者一手抱起患者双下肢,一手以大鱼际置于骶尾部,摇晃下肢数次。助手拉直下肢上抬,使腰部过伸,同时医者以大鱼际在骶尾部揉捻戳按。可重复数次。最后,患者仰卧位,助手握双踝;医者在一旁一手按膝前,一手按于骶尾部,两手相对用力按之。而后助手拉下肢伸直,并使患者骶尾部在医者大鱼际上滚过,结束治疗。嘱其卧床休息,局部避免受压。

此手法首先以轻揉轻顺的理筋手法,舒缓因外伤所带来的软组织的紧张状态,促进致痛物质的吸收。然后以腰部过伸、揉捻戳按的连贯手法,借助后伸时肌肉韧带的牵拉使错位的尾骨尽量恢复正常位置。最后屈髋、并巧以大鱼际肌为软性支点,在伸直下肢过程中弹压骶尾骨近端,从而达到理筋正骨,活络止痛的目的。

手法治疗腕部常见筋伤病

□ 于栋 张淳 赵忠民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腕部的筋伤疾病多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腕关节、下尺桡关节的软组织损伤,损伤后如治疗不当,有腕骨间、下尺桡间及其间软骨等彼此关系的改变,或相关肌腱、韧带、筋膜等扭挫伤或失于正常位置,后期容易遗留桡腕、下尺桡关节不稳,引发长期的腕部不适症状。

审因辨伤

直接、间接暴力均可致各种形式的腕部筋伤。如当患者跌仆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或用力过猛,迫使腕部过度背伸、掌屈及旋转活动,超出腕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可引起腕部韧带、筋膜、关节囊的扭伤或撕裂。受到旋转、剪切暴力,或长期做前臂回旋活动的累积性损伤力(如洗衣服等),可致下尺桡关节损伤。

腕三角软骨对维持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限制了前臂的过度旋转。当腕关节遭受突然的过度扭转外力或长期劳损时,可引起三角软骨的损伤或破裂。重者可发生掌背侧韧带撕裂、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或并发于桡骨远端骨折及腕部的其他损伤。因此腕三角软骨损伤的早期症状常被其他严重损伤所掩盖,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手摸心会

由于受力的部位与方向的不同,可在相应或相反的部位发生肿胀、疼痛无力和压痛。桡骨茎突疼痛和压痛,多为桡侧副韧带损伤;尺骨茎突疼痛和压痛,多为尺侧副韧带损伤;腕部掌屈时疼痛,多为腕背侧韧带损伤;腕部背伸时疼痛,多为腕掌侧韧带损伤。

下尺桡关节损伤时,在桡尺掌侧或背侧部有局限性肿胀、压痛,前臂旋前或旋后受限,并且伴有疼痛,偶有弹响,腕关节背伸时医者下压尺骨小头部疼痛加重,患手不能端举重物,自觉腕部无力。如损伤较重破坏了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则尺骨小头可能向外侧或掌侧、背侧突起,前臂远端变平或变宽。

三角软骨损伤时腕部屈伸旋转时疼痛加重,活动受到限制,握力显著下降。尺骨小头向背侧翘起,桡尺远侧关节不稳。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阳性。

法从手出

腕关节X线摄片无异常,确认未合并骨折,同时肿胀瘀血不十分严重,可在“轻、巧、柔、和”四字原则指导下,根据损伤部位及病机的不同,施用以下手法。

腕尺侧手法

患者正坐位,伤腕伸出,尺侧在上,医者站在伤侧,一手握腕部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拇指按在伤处。医者双手相对拔伸,环转摇晃腕部数次,同时拇指在伤处揉捻。然后患者高举伤肢,手掌向前。医者拿腕之手,拇指按在伤处,向下顺之。

腕桡侧手法

患者正坐位,手拿向下。医者站在伤侧,一手捏腕部上端用拇指按在伤处,一手握住第一掌骨及拇指。医者两手相对拔伸,并环转摇晃腕部数次,同时拇指在伤处揉捻。在拔伸下,屈曲腕关节,然后背伸腕关节,同时拇指在伤处戳按。

腕背侧手法

患者正坐位,伤肢伸出,手掌向下。医者一手握腕,拇指按在伤处,一手拿住四指。医者两手相对拔伸,摇晃腕部数次,同时拇指在伤处揉捻。在拔伸下将腕关节掌屈。再迅速背伸,同时拇指在伤处戳按。可反复抖动腕部数次。

腕掌侧手法

患者正坐位,伤腕伸出。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捏腕部上方,拇指按在伤处;另一手握手掌,将患者之手掌放在医者胸前。嘱患者用力推医者胸部,然后迅速将伤肢高举并将伤腕掌屈,再用拿腕之手拇指从伤处向下顺之。

下尺桡关节、三角软骨损伤手法

患者正坐位,伤腕伸出,掌心向下。医者站在患者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双拇指置于背侧。助手站在伤肢外例,双手捏住前臂下端,双拇指在上,与医者拇指相对。医者与助手相对拔伸,并环转摇晃数次。然后医者将患者腕部掌屈,再背伸腕部,同时双手用力向中心挤按,拇指向下戳按伤处。

手法治疗急性腰部伤筋

□ 韩磊 唐杰 焦权明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腰部作为直立行走的支柱及躯干运动的枢纽,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承担着复杂的运动,因此,由于突然扭转或负重而引起急性腰部伤筋的发生率也较高。孙树椿认为腰部伤筋病位病因相对复杂,但亦有相对的规律性:直腰搬持重物时常损伤腰骶关节,多表现为前屈功能受限;斜身搬持重物时常损伤骶髂关节,多表现为变换体位时产生疼痛;当类似下台阶动作时用力不当,突然踏空,多导致骨盆歪斜,表现为患侧腿部行走时不适,有酸胀感。

孙树椿治疗腰部伤筋首先施以捻散法、双手按压法、点压法等放松手法,用以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与周围组织关系。然后根据不同损伤机制和部位施以不同手法:腰骶关节损伤多表现为前屈功能受限,多以一手或双手叉腰,或一手支撑膝部,步行迟缓,手法可采用搬提戳按法(搬肩、搬腿法)、推搬法(搬腰法)。如有前屈受限症状可用弯腰挺立法、推拍弯腰法治疗,如有后伸受限症状可采用滚床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多表现为翻身转侧不利,站立或行走时可伴有放射性下肢痛,坐位屈伸脊柱疼痛不明显,而站立屈伸则疼痛剧烈,手法采用摇晃屈戳法。骨盆歪斜伤多有表现为行走时稍现酸软乏力,自觉疼痛、发胀、伤腿已长,步履难行,伤足擦地,重者横行,手法采用里缝伤筋手法。最后采用仰卧屈膝屈髋晃腰法、伸膝蹬空法、抖腰法等善后手法结束整个治疗。

孙树椿施用手法治疗腰部急性伤筋大多经1~2次即可治愈,同时配合“燕飞”等功能锻炼,以增强腰背肌肌力。

“三结合”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陈兆军 王庆甫 季元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边缘有唇样增生。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甚至骨质碎裂进入关节,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在该病的诊疗过程中,应注意“三结合”。

患者临床症状与X线片相结合

孙树椿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时与其X线片表现不一致。许多患者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等临床症状非常明显,而X线片显示关节退变并不是很严重;相反,有许多患者X线片显示膝关节增生退变非常严重,而患者的临床症状却不是很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临证时要综合考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主要以解除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等临床症状为主,不要动辄进行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等进行综合评定,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膝关节局部症状与全身情况相结合

膝关节发生了骨性关节炎代表着关节的衰老,故该病又称之为老年性骨关节炎。实际并非炎症,主要为退行性变,属关节提前老化,特别是关节软骨的老化。这种老化是与患者的全身情况息息相关的,说明该患者全身机能也出现了问题。临床治疗要局部症状与全身情况综合考虑。有些患者是肝肾亏虚、血不荣筋所致;也有些患者是气血郁结、瘀滞不通所致;还有些患者是局部感受风寒所致等等。所以临床要将膝关节局部症状与全身情况相结合治疗。

膝关节局部手法治疗与内外用药相结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最大的痛苦是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所以临床需要在膝关节局部选用点、按、揉、活动关节等放松肌肉、松解局部粘连的手法治疗的同时,还要选用中药熏洗、外敷药膏或膏药等治疗,也可选用抗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的中成药或进行全身综合辨证后,配以或滋补肝肾,或通络止痛,或驱散风寒等中药汤剂治疗。

无论选用何种方法,无论手法还是药物,一切要紧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解除病人的痛苦为要务。

八面缝手法治疗腕部损伤

□ 齐越峰 张军 韩磊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腕部由桡腕关节、腕掌关节、腕骨间关节构成,腕关节周围有许多韧带。腕关节作为一个结构复杂、运动灵活、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损伤的机会必然较多。腕部软组织损伤在中医骨伤科中属于腕缝伤筋,如遇跌打、拍震、抻戳,必伤其缝。腕部损伤常见损伤部位为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桡尺侧腕屈肌肉、指总伸肌、腕部屈指肌腱等,多表现为伤处肿痛、手腕不能伸屈或扭转。如伤筋日久失治,或治不得法,再受风寒者,腕部酸痛、无力,虽无肿胀,但可以出现筋僵或筋聚,伤处按之疼痛。严重者,经年不愈,严重地影响生活和工作。现将孙树椿治疗腕部损伤的八面缝手法介绍如下。

所谓八面缝手法是个套路手法,由8个不同手法组成,临床上根据损伤部位。联合应用,分别顾及损伤的不同部位。

拔戳法 患者正坐,伤腕伸出,虎口向上。医者站在伤腕外侧,用一手由掌侧握住前臂下端,并用拇指扣住第一掌骨根,另一手拿住第一掌骨及拇指,由外向里环转摇晃6~7次后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的同时,再将拇指背屈(向桡侧屈),同时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戳按。

屈戳法 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掌心向上。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自小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住伤处,另一手拿住拇指及第一掌骨,自外向里环转摇晃6~7次,然后拔伸,维持拔伸力量将腕部屈曲,同时握腕之手中指向下戳按。

合筋法 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手心向下。医者站在患者前方,用一手自拇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住伤处,另一手自小指侧拿住食、中、无名、小指,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环转摇晃6~7次,然后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的同时,先使腕部向桡侧屈,而后再快速向尺侧屈,同时握腕之手的中指,向桡侧戳按。

屈转法 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掌心向上。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自拇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住伤处,另一手自小指侧拿住食、中、无名、小指,由外向里环转摇晃6~7次,然后向桡侧斜上方拔伸,再向尺侧屈,同时拿腕之手的中指,向下戳按。

顺筋法 患者正坐,伤腕伸出,虎口向下。医者站在伤腕外侧,一手自背侧握住伤腕,并用拇指扣住伤处;另一手自背侧拿住手掌,环转摇晃6~7次,向指侧拔伸,然后使伤臂向上高举(手心向前),拿手掌之手使腕关节掌屈,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捋顺所伤之筋。

顿筋法 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掌心向下。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自小指侧握住伤腕,并用拇指扣在伤处,另一手自拇指侧拿住食、中、无名、小指,由内向外环转摇晃6~7次,然后先将腕关节掌屈拔伸,再迅速背屈,同时拇指向下戳按。

插指法 患者正坐,将伤腕伸出,五指张开,掌心向前。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自拇指侧握住伤腕,拇指扣在伤处,另一手五指与患者伤手五指相对交叉扣紧,由外向里环转摇晃6~7次,然后使腕关节掌屈并拔伸,再迅速背屈,同时拿伤处之拇指向下戳按。

借力顺筋法 患者正坐,将伤腕伸出,医者站在患者前方,将患者伤手掌置于医者胸部,医者用一手由小指侧握住伤手掌,另一手自拇指侧拿住伤腕,拇指扣按住伤处。令患者用力推医者之胸部,医者拿手掌之手迅速将伤臂高举,同时将伤腕掌屈,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作顺筋法。

以上八面缝手法中,拔戳法主治大拇指掌根之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肌腱受伤;屈戳法主治大指掌骨根之桡侧腕屈肌肌腱受伤;合筋法、屈转法、顺筋法主治尺侧腕屈肌肌腱受伤;顿筋法、插指法主治指总伸肌肌腱受伤;借力顺筋法主治腕部屈指肌腱、尺侧腕屈肌肌腱受伤。该手法轻灵柔巧,要求医师操作时一气呵成,动作连贯。

八面缝手法用于治疗时,按压痛点之手指放置的位置应准确,反之,疗效就差。另外,每一种手法虽是针对一种损伤,但也不是绝对的,临床上,往往几个手法联合使用疗效更好。如尺侧腕屈肌损伤,用合筋法、屈转法、顺筋法三法联合应用,效果最好。但对于某些疾病,如腕管综合征,则不是本手法的适应症。

八面缝手法对一些新鲜损伤收效较快,对陈旧性损伤往往要多次施术。新鲜损伤手法宜轻;陈旧损伤手法宜重。但筋伤治疗时要切记“筋喜柔不喜刚”,手法总应以轻巧柔和为宜。孙树椿在临床中施行手法后也非常重视患腕的功能锻炼,其方法主要有“抓空增力势”、“仙人摇扇势”方法,同时配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中药洗药每日熏洗,或可行热敷,注意局部保暖,忌受风寒及凉水刺激。

手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 唐杰 张军 韩磊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是因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造成慢性腰痛,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症状多表现为腰部疼痛及同侧肌紧张或痉挛,腰部及臀部弥散性疼痛,有时可向大腿后侧乃至腘窝处扩散。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常见。因其可影响邻近的神经纤维,故常伴有下肢疼痛,腰部活动不利,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

本病临床治疗方法颇多,疗效各异。西医主要以物理疗法、局部封闭等方法治疗,中医则采用针灸、拔罐、手法、针刀等方法治疗,除少数因病情严重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保守治疗而愈。现将其手法简介如下。

理筋手法

摇腰法 患者俯卧,医者立其身旁,以双手手掌轻按患者脊柱,带动腰部进行左右摇晃,幅度以带动颈、肩及臀和大腿运动即可。频率每分钟约40~50次,时间约3~5分钟。

手掌按推法 医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1胸椎开始,沿督脉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压按时稍向足侧用力,反复3遍,频率每分钟约50~70次。然后以掌根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施行推法,每侧约3~5次,时间约8~10分钟。

拇指揉捻法 以腰三横突为中心,进行揉捻。医者拇指在索带、筋结上做轻柔的有节律的小幅度揉动,然后顺势抵住压定,保持力强度基本不变,继续点压或回旋或横拨竖捋。力要轻巧柔和,每次揉动指端要轻轻触碰到压痛点的浅层,直至患部压痛减轻、肌肉紧张所形成的条索状物变小为止,每侧约3~5次,时间约8~10分钟。

扳动手法

俯卧扳腿法 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对侧膝关节部,使该下肢尽量后伸,双手同时相向用力,后伸角度由小到大,左右各做1次,时间为1分钟。

俯卧扳肩法 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托住肩部,使该肩部尽量后伸,双手同时相向用力,后伸角度由小到大,左右各做1次,时间为1分钟。

功能锻炼(燕飞式)

患者俯卧位,四肢伸直,两腿并拢。头、上身及双下肢同时缓缓背伸,双手自然后伸,令整个身体后伸成一自然弧形线,同时吸气,其形如飞燕翔空,停留片刻后呼气还原。每日早晚各1次,从练后不增加症状的次数开始,逐渐加量,女性增至30次,男性增至50次为止,坚持半年至1年。

功能锻炼防治肩周炎

□ 焦权明 张军 韩磊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肩周炎常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由于现今社会的快速工作效率及强大工作压力,使该病发病明显升高。该病急性期疼痛剧烈,后期则因粘连而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孙树椿教授认为肩部功能锻炼,特别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肩关节及上肢的功能练习,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肯定的。现将肩部功能锻炼的方法介绍如下。

垂臂摆动 自然站立,躯体尽量前屈,使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将肩关节肌肉肌腱放松,然后做前后、内外摆动以及划圈动作练习,摆幅要由小至大。此法亦可在俯卧位下进行,即将患侧手臂垂于床边,按上法进行练习。以上动作可以在手腕上套上重物进行,以增加牵引力。

上举屈肘 患者可取站位或坐位,外展上举,屈肘,患侧手经过同侧肩上由背后握住毛巾一端,健侧手后伸内旋,由背后握住毛巾另一端,并逐级加大幅度,同时可以配合扩胸运动。

下蹲拉肩 患者背靠书桌,保持上身挺直,双臂后伸扶桌边做下蹲动作,以练习肩关节后伸活动,由轻到重逐渐加大下蹲动作。

外旋平移 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于床上,上臂贴身、屈肘, 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肘不离开躯体,并保持直角。

直立爬墙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扶墙壁逐渐向上移动,以爬到最高处有疼痛感并能忍受为度,停留1分钟,在墙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肩部划弧 嘱患者自然站立,双手下垂,肩部由前向上向后划弧,然后肩部由后向上向前划弧。动作的幅度逐渐由小到大,以患者自己能忍受为度,逐渐增加活动度,后期可以由患臂带动肩关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由后向上向前划圈,幅度由小到大。

以上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交替进行锻炼, 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每天3~4 次,每个动作做10次左右,多者不限,持之以恒。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动作的幅度要适当控制。

孙树椿认为,肩周炎初期重在预防,鼓励患者多做肩部活动,特别是多做大幅度的活动,以预防关节粘连和肩部软组织拘紧、挛缩;发展期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功能锻炼,以自练为主,循序渐进,避免强行牵拉。粘连期出现广泛的软组织纤维粘连增厚、韧带硬化等病理改变,导致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此期的治疗不仅在于缓解或消除疼痛,更应最大限度地改善关节活动度,直至功能完全恢复。(全文完)

孙树椿: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

□ 高景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孙树椿

孙树椿:生于193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各种骨伤科疑难疾病,尤其是脊柱疾病。

孙树椿教授虽已年过七旬,但仍活跃在医教研第一线上。尤其是他一上讲台,便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思维敏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患糖尿病多年,如何保持体力、精力充沛地工作,他自有一套养生哲学。

中医治病是调理阴阳平衡

孙树椿认为,把“中医”二字理解为“中国的医学”,其实是不全面的。中医的“中”不只是一个相对于西医的方位、国别或民族的概念,而应是《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的“中”。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中”的理解和运用。“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zhòng。“中医”作为名词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西医把中国医学称作中医,是为与西医做区别。《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生命的奥秘。其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观点与儒家“致中和”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医治病就是调理阴阳平衡的过程。中医的最高境界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平为期就是致中和、以和为重。

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

孙树椿认为,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他从亲身体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并在生活中按照这些原则来进行保健。

天人相应,道法自然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学重视天人相应,适应四时,顺乎自然的养生保健原则。讲究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保持正常。要“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论点,即在春夏阳气旺的季节,摄养阳气;在秋冬阴气盛的季节,保育阴气来适应养生防病之道。这个观点现在仍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

精神乐观,积德行善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乐观是一种开放心态,要尊重事实,不狭隘,用积极态度看待一切。据现代药理研究,人高兴时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有利;人不高兴时会分泌肾上腺素,它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过量分泌易导致心脏病。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常怀感恩之心,知足常乐,人真正幸福不在于从社会获取多少,而在于你为别人奉献多少。

饮食有节,各取所需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人不遵循客观规律是不行的。孙树椿认为最好的饮食是平衡膳食。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则是食物要尽量多样化,要吃粮食、肉类、豆类、奶类、蛋类、蔬菜、水果、油脂类等各类食物;另外,在每一类中要尽量吃各种食物,如肉类要吃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兔肉、鸭肉等。粮食也如此,只吃精米、白面是不符合平衡膳食原则的,还要吃粗杂粮,如小米、玉米、荞麦、高粱、燕麦等。

日常保健注意饮食和运动

孙树椿虽患糖尿病多年,但他在日常生活通过自我保健,做到了与疾病“和平共处”。他认为糖尿病患者除了合理用药之外,日常保健要做到饮食平衡及运动适当。

他说,对现代中国绝大多数居民来说,他们有足够的选择食物的余地,营养知识的普及可以指导他们避免营养过剩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如糖尿病等。多吃粗杂粮就是其中之一。用粗杂粮代替部分细粮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近年研究表明,进食粗杂粮及豆类后的餐后血糖变化一般小于只吃小麦和普通稻米,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但这些粗杂粮维持餐后血糖反应的能力也不同,如燕麦、荞麦、大麦、红米、黑米、赤小豆、扁豆等可明显缓解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24小时内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胰岛素分泌,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孙树椿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他坚持每天晚间散步,刮风下雨时就在室内做做自己编的健身操。作为骨科专家,他常劝病人做“小燕飞”操以助改善腰痛问题,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工作之余他喜欢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既陶冶了情操,又强健了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