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仰先老中医治“再障”经验简介

出处:新中医 1992;(4):2

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的血液系统疾病。古代医学典籍中,可归入“虚劳”、“血症”的范畴。就病因病机而言,与心、肝、脾、肾四脏相关,而与脾肾最为密切。因如肾精不足,则血液生化乏源;脾肾虚衰,则血液统摄无权,均可导致血液亏耗,出现“再障”。

一、辨标本虚实,审因论治

“再障”的治疗,应以辨证为先导。“再障”治疗一般以温补脾肾,调益气血为主法。但临床上常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有贫血、出血、发热三方面主要症状。临诊一般以发热、出血为标,贫血为本;急者治标,缓者治本。

治标:1.发热:发热有内外两因。内因发热一般以低热为主,并随本病治疗的好转而缓解;外因发热以高热多见,并常影响疾病的转归,应及时治疗。贫血越是严重,高热病人越易引起出血,故治疗高热刻不容缓,以温病论治。如邪热入营,则以犀角粉等以清热解毒、凉营清心。

2.出血:随时能引起病情加重,出血的原因主要热与虚者多见。治疗方面,热者清之,治法重在凉血止血,辨证为肝旺者则合丹栀逍遥散或龙胆泻肝丸。虚者补之,气虚者用生参、西洋参、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等补气健脾摄血。阴虚者用龟版、鳖甲、生地、麦冬、玉竹、知母、玄参等滋阴潜阳。常用止血药:阿胶、地榆、仙鹤草、旱莲草、藕节、牛角腮、参三七、茜草根等。

治本 即贫血治疗,病者常表现为眩晕,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腰酸耳鸣,舌淡脉濡等。证属气血两虚,脾肾两亏。常用方剂如补气血之归脾汤、人参养荣汤;调脾肾之右归丸、还少丹、理中汤、香砂六君丸等。

二、辨阴阳气血 阳气为要

本病阴阳偏衰,产生阴血亏损是随阳气虚衰所致。治疗上以温阳补气为要。此外,临诊时即使见阴虚火旺,要细辨其阴阳的虚前与虚后。一般认为“再障”病人在治疗时出现阴虚火旺明显,其大多数为阳虚于前,阴虚于后,其阳虚为其本质,而阴虚乃由阳虚转化,即所谓阳损及阴。治疗上宜阴阳平补,两者兼顾。否则每致阴阳两虚。“再障”常累及五脏,而主要为脾肾脏俱虚。主要为骨髓微循环缺陷,造血干细胞衰竭所致。虚则精髓空虚,造成血液化源匮乏。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生精化血衰退,且不能统血。故病家常出现气血两虚,血行逆乱等。治疗上重在健脾益肾法。补益脾肾之气对骨髓的生血功能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补气和补肾药配伍能提高机体细胞活性效应,从而提高对“再障”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