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明 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
国医大师李玉奇于2011年2月在沈阳去世,高寿95岁。李老悬壶70余载,行医、带徒、做官、为人堪称楷模。先师辞世百日之多,笔者愿回忆几件李老的“平凡小事”,让更多人领略大师的风采,分享李老留下的财富。
我同李老的接触限于1980年到1986年,也就是我在辽宁中医学院(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和工作期间。开始我是一名实习学生,后来成为附属医院医师,进入李老主持的胃炎科研组,随李老出诊数年,研制过“李玉奇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计算机专家系统”,还考取了李老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后因出国留学,中断学历。我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跟随李老出诊和科研,用李老曾经说过的话讲叫“耳鬓厮磨”,对李老行医、处事、为人及学术造诣都有些了解。只是我那时不过是一个“小大夫”,记忆中留下的多是一些“琐事”。
新官上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玉奇受命出任“文革”后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任院长,履新之日,并无组织部长陪同,也无轰轰烈烈的任命大会,而是只身一人悄然“上岗”。于是,在医院各个科室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老头”到处查看,沉默无语。我们在放射科课间实习时,曾见到一位老头突然闯进来,看了大家几眼,就离开了,搞得在场的人莫名其妙。当时的附属医院,“文革”遗风尚存,诊治业务欠精,患者服务不良,很多人消极怠工,迟到早退司空见惯。连续数日,有人看到这位老头在早晨八点和下午三点都站在附属医院二楼的会议室窗前,观望医院的大门,全院职工上下班的人流尽收眼底。后来,人们才意识到这是新院长上任的第一把火,待李老把全院情况摸清楚后,随即召开全院大会,痛批迟到早退等各类恶习,申明纪律,设立奖惩制度,从此医院如新。
李玉奇初任院长之际,为了整顿医院学术风气,出了个奇招,召开全院医疗人员大会,让放射科和心电科等专科医生出题,当场拷问各科主任和主治医生,令业务不精者当众自愧。李老还多次组织专家学术讲座,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准。新院长的严厉考试令全医院上下人人自危,钻研业务蔚然成风,学术水准骤然提高,全院的医疗水平很快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李老还通过考试,选拔出医院各科的优秀中青年医生,为全院的名老中医都配备了高徒。
力主科研
李玉奇对待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是开放、开明和支持,他力主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疗效,亲自创办和主持的“萎缩性胃炎研究组”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研究组当时荟萃了医院最好的中西医医生,包括内科主任周学文中医师、内科副主任傅维芹西医师、病理科主任赵士林医师等。在研究过程中,我当时查阅了国内外的文献,提出应当做一个“双盲对照试验”观察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也就是除了中药分型治疗组以外,另设一组病人服用“假汤药”。经过向李老详细解释后,李老欣然同意并支持,但后来因为其他问题和阻力没有实施此方案。由于科研组成员都是兼职或“义务”工作,大家都有各自的“本职工作”,所以当科研工作取得阶段成果时,李老会经常宴请科研组成员,鼓励大家的工作干劲。
行医楷模
李老行医一生,治愈和帮助过的患者无数,深受病家好评,对于病人的感谢,李老从来都是以淡淡地一笑回应,认为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文革”后期,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一位领导新婚后,妻子很久不能怀孕。患者也服用过各种药物,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后来,李玉奇作为辽宁名老中医被请去会诊,这位领导夫人服用李老开的中药方之后,不久真的怀孕成功,产下一女婴。后来,这位领导犯错变成了阶下囚,所有同这位领导有过密切来往的人都要接受调查。李老回忆说,当调查组审查治病的详细经过后,发现整个过程是单纯的“医患关系”,很快就得出结论:“老李头没事”。李老十分重视此病例,记得此医案经周学文医生整理后曾发表于《辽宁中医杂志》上,只是读者并不知晓背后的故事。当年李老语重心长地给我讲述了这个病例,我并没有十分理解,现在想起,这是在告诉我怎样行医和做人。的确,作为一名医生,遇事交人要有准则。这也正是李老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李老的离去,对于患者,失去了一位名医;对于中医界,少了一位孜孜不倦的智者;对于李老身边的人,难舍一位严厉而慈祥的老人;对于李老的学生和徒弟,他是永远值得怀念的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