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一)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应以彻底治疗、保护肛门功能为主旨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还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复发率高,复发的原因是未找准内口和清除干净原发感染病灶。②并发症后遗症较多,其中最严重的是损伤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及耻骨直肠肌引起的肛门不完全失禁和完全失禁,以及由于肌肉断开引起的肛门向前移位变形,肛门直肠弯曲消失而引起的粘膜及直肠脱出,大面积瘢痕引起的直肠狭窄和创面肉芽水肿久不愈合等。③癌变较多,粘液癌占多数,一般认为与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有关,硬结形成,粘液分泌及疼痛常为癌变的先兆,10年以上者癌变率较高,值得引起充分的重视。
柏连松教授认为,肛瘘的手术治疗原则是:①针对肛门腺感染是肛瘘形成的主要原因,应彻底切除感染的肛隐窝、肛门腺导管和肛门腺作为肛瘘根治的关键。②根据肛瘘主要是“肌间瘘性脓肿”的新理论,在肌间寻找瘘道并清除病灶。③应把保护肛门括约肌及肛门机能作为总的原则。
柏连松教授经长期临床探索,经验总结,对此肛肠科难治之症首先独创了“双线切挂法”,后又在原有手术基础上增加了“隧道法”。这两种新技术、新方法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愈率,并基本杜绝了术后肛门失禁的后遗症。
(二)益气健脾清解法治疗急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
急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历来是内科、肛肠科难治之症。由于其发病原因不明,反复发作,中医属“肠癖”、“痢”、“滞下”或“泄泻”诸证,皆相类似。柏连松教授认为,“痢疾”、“泄泻”之证其病因,不外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端,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泄泻叙论》曰:“湿热之气,久客肠胃,滑利而下,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本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劳逸所伤,皆不内外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不节,恣食生冷,醉饱入房,自戕脏腑之气,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湿热内蕴,下注大肠,则生泄泻。柏连松教授认为六淫之气伤人,肠胃失调皆能致泻,湿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且常兼夹寒、热、暑等病邪,湿邪影响脾胃运化,脾恶湿喜燥,湿盛则脾不能正常运化而成泄矣。由于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病程较长,久病体虚,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水湿不化,湿浊内生,湿热内蕴,下注大肠所致,故治则以益气健脾清解为主,常用经验方为:炙芪、党参、炒白术、淮山药、扁豆衣、白茯苓、川柏、马齿苋等加减。经此药治疗颇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柏连松教授除用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还研制了用中药灌肠配合治疗,并作了剂型改革。药用川柏、五倍子、生军、白芨四味,制成开塞露样灌肠液(即炎宁灌肠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血的功效,达到使用方便、操作简便、疗效佳的目的。
(三)治疗痔应以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程、延缓复发为宗旨
注射疗法是治痔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各医家对注射液的剂量、浓度及操作不同,往往疗效不显。柏连松教授通过数万例的临床实践,多次进行操作技术的改进、药物的筛选,研制出曙光Ⅰ号注射液,根据局部解剖的特点,分三步注射治疗各期内痔,取得显着的疗效。这种方法具有无痛苦、无并发症、病程短、见效快的优点,基本达到一次治愈,病程仅为一周左右,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或兼有其它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者。
柏连松教授经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对混合痔的手术治疗采用四联疗法(外切、内扎、注射及长效麻醉疗法),即在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的基础上增加了痔动脉区的粘膜下痔动脉周围注射术(注射液为柏连松教授研制的曙光Ⅰ号),以及肛周注射长效麻醉剂(利多卡因及亚甲蓝)。此手术方法具有减轻了痔手术病人的痛苦、减少混合痔术后大出血、加速痔核脱落、缩短病程、延缓痔复发等优点。
(四)肛肠科疾病应注重内外并治
肛肠科疾病除用手术治疗,应注重配合中药口服、外用,内外并治,提高疗效,多用于手术前后,以增强病人体质,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或为手术创造条件。
由于肛肠科疾病有一定的特点,如其病位在下,其致病因素多为“风、热、燥、湿”等,故临床治疗有一定规律可寻,其常用的内治法可归纳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祛风、清热化湿、清热攻下、润肠通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滋阴润燥、益气升提、温阳散寒、涩肠固脱、托里透脓、扶正补虚等法。
中医肛肠科外用药较多,有油膏、散剂、栓剂、洗剂等,需根据不同创面酌情使用。柏连松教授强调术后伤口分阶段换药处理的治疗经验,术后一周内选用红油膏换药处理,至创面腐肉脱落、新肌露出,始改用三石散换药。
熏洗法是中医常用传统外治法,渊源流长,应用甚广,具有简便有效的特点。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对此就有较详尽的文字记载,认为熏洗法治疗肛肠疾病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益气升提,燥湿杀虫,活血生肌,收敛固涩等作用,通过抑菌,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善局部的组织血运,促进伤口组织再生和愈合等方面,达到治疗目的。柏连松教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医疗实践,结合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采用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活血生肌等方法治疗肛肠科各种疾病及手术创面,研制成熏洗Ⅰ号方,本方药物组成:川柏、蒲公英、虎杖、苦参片四味。将四味药水煎成汤3000毫升药液,借其蒸腾之药气熏灼患处,然后再将药物乘热淋洗或浸浴患部。由于操作繁琐不便,多次予以剂型改进,先将这四味药打碎包成“袋泡茶”样包装,现又制成颗粒剂,使用非常方便。
证治经验
(一)内痔三步注射法
柏连松教授从1977年起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与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及自己在临床上不断的研究探索,研制了“曙光Ⅰ号”注射液,十多年来对其药物配伍及浓度等多次进行改进,此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止血、收敛、抑菌作用。注射液中主药为五倍子(鞣酸)、明矾(硫酸钾铝),根据这两味药的性能,“酸可固脱,涩可收敛”, 能使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使直肠下动脉、静脉丛产生栓塞和痔间质纤维化,粘连硬化,从而导致各期内痔都能较彻底地萎缩并消失。
操作方法,主要是根据内痔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和发病机理为基础,分三步注射:第一步,痔核上方的痔动脉区(截石位3、7、11点),注射进针角度一般与肛管平行,使痔上动脉硬化萎缩,就可减少痔区的供血,使痔能较彻底地萎缩同时还可以防止复发;第二步,痔核的粘膜下层区将药液呈扇形注射,进针角度一般与肛管成45o,不能太深,以免刺入肌层;第三步,痔核粘膜固有层,使痔核呈水泡状,以小血管充分暴露,粘膜颜色微白为止。
(二)四联疗法治疗混合痔
混合痔手术治疗中的剧烈疼痛、病程较长、脱线阶段大出血是长期困扰肛肠科医师的难题,也是患者对痔手术畏惧之所在。混合痔常规治疗用外切内扎疗法,此法在减轻疼痛方面有一定疗效,其机理是明确了齿线上下神经类型不同,但术后大出血及病程(脱线时间)较长仍未彻底解决。柏连松教授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经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用四联疗法(外切、内扎、注射及长效麻醉疗法)治疗混合痔。在外切、内扎的基础上,增加痔动脉区的粘膜下痔动脉周围注射术,注射液为柏连松教授研制的曙光Ⅰ号,可阻滞该区域血供,加速痔核脱落,避免痔脱线阶段大出血,缩短病程,同时可延缓痔病的复发。亚甲蓝长效麻醉经长期临床观察及多种文献报道有良好的术后止痛效果,并无明显不良反应。总之,四联疗法(外切、内扎、注射及长效麻醉疗法)汲取各种疗法的优点,解决混合痔手术的三大难题,增加了痔手术的安全性,减轻了痔手术病人的痛苦,延缓了痔复发的倾向。
(三)低位肛痈一次性根治术
目前在我市其它各级医疗机构中,肛痈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先切开排脓,待急性炎症控制形成肛瘘(一般需2~3个月)后,再进行肛瘘的手术治疗。但此法病程较长,病人需行两次手术,痛苦大,且易加重肛隐窝持续感染而形成新的脓肿支管,使肛瘘复杂化。此外,各家术后也选用不同类型的自制或市售洗剂、油膏剂、散剂,以及高锰酸钾、凡士林等等,而且西医常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于肛门手术的围手术期。这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增加了肛门手术后感染的机会。
柏连松教授自80年代末,对于低位肛痈总结出一套以低位肛痈一次性根治术为主,术中采用局麻,手术时间短,术后无须禁食,且强调术后伤口分阶段换药处理的治疗经验,术后一周内选用红油膏换药处理,至创面腐肉脱落、新肌露出,始改用三石散换药,还可配合中药内服,多用于手术前后,以增强病人体质,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或为手术创造条件。住院时间约二周,门诊换药一周,一般即可痊愈。通过综合治疗,治愈疾病,缩短疗程,基本杜绝了术后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再次复发的后遗症,减轻病人痛苦,降低费用,克服以上缺点。
(四)双线切挂法、隧道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柏连松教授经长期临床探索,对此肛肠科难治之症独创了“双线切挂法”、“隧道法”两种新技术。这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保护肛门功能。“双线切挂法”在橡皮筋挂线的基础上,再予丝线挂线,可防止橡皮筋松脱,达到钝性切割肛门括约肌的治疗效果。“隧道法”从外口,不完全切开覆盖的皮肤,尽可能避开肛门括约肌,潜行剥切肛瘘炎变组织,彻底清除感染病灶。这两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疗效,在迄今为止的5000余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5%以上,缩短了疗程,减少肛门部组织损伤,减少了因创面过大引起肉芽水肿久不愈合、因损伤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及耻骨直肠肌引起的肛门不完全失禁和完全失禁、由于肌肉断开引起的肛门向前移位变形、肛门直肠弯曲消失而引起的粘膜及直肠脱出,大面积瘢痕引起的肛门、直肠狭窄等后遗症。
用药特色
(一) 手术前后用药原则
1、 术前用药规律
痔嵌顿、血栓外痔患者,治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药用川柏、虎杖、丹皮、桃仁、米仁、蒲公英等。
肛痈初期,肛门局部红肿热痛,肿块坚硬不溃,正气不虚,治拟清热行瘀、消肿软坚为主,药用全当归、赤芍、丹皮、桃仁、米仁、半枝莲、炙甲片等;肛痈中后期,肛门局部肿块溃破溢脓,耗伤气阴,治拟养阴清热解毒为主,药用细生地、北沙参、天花粉、生黄芪、皂角刺等。
2、 术后用药规律
肛肠科痔、瘘、裂等疾病手术后,治拟益气健脾、养阴清热为主,药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杭白芍、北沙参、麦冬、龟版或鳖甲、川柏、丹皮、鹿含草等。
(二)益气健脾为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治则以益气健脾为主,药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淮山药、白茯苓、扁豆衣等。大便稀烂不成形,次数多者,可加川黄连、木香;腹痛明显者,可加延胡索、枳壳;大便粘冻者,可加川柏、鹿含草、马齿苋;胃脘不适者,可加炙鸡金、香谷芽、焦楂曲。
(三) 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法治疗虚证便秘
临床上虚证便秘较多见,尤以老年人为多,宜用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法治疗,药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北沙参、天花粉、甜苁蓉、火麻仁、全瓜蒌、枳壳实、川黄柏等。
(四)肛肠科外用药特色
柏教授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认为肛肠病多与湿热血瘀有关,故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创制了治疗肛肠科各种疾病及手术创面的“痔科熏洗方”。方中虎杖苦平,功用清热利湿,通络,用为君药;蒲公英苦寒,功用清热解毒散结;黄柏苦寒,功用清热燥湿,泄火解毒。蒲公英与黄柏共为臣药,共同加强君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苦参苦寒,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外洗治疗伤口痒痛效果较好,用为佐药。四药相合,清解与苦降并举,理湿与行血皆施,可使湿热去,瘀血行、结气散,局部不适症状消失,伤口愈合加速。
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许多肛肠疾病的有效方法,但需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药物。肛痈、痔嵌顿、血栓外痔等症见红、肿、热、痛者,可选用金三七;柏连松教授研制的炎宁灌肠液,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肛门直肠结肠的炎性病变。
医案
案一、直肠多发性息肉
邵某,男,66岁,海员。便血七、八年之久,曾多次检查治疗,诊断为直肠多发性息肉虽经治疗,效果不显,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惧怕手术,要求中医保守治疗。经肛指检查,可触及大如黄豆、小如绿豆的多发性肿块,呈环状分布,质地较软,并有粘液及血染手套,肛镜发现:距肛门5cm~8cm之间,直肠各壁都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分布不均的肿块约20个,表面充血、水肿、粘膜表面有淡黄色粘液,部分肿块上用棉球揩之有出血现象,病体活检提示:炎性息肉。遂以黄柏15克、大黄15克、五倍子15克、白芨粉3克、贯众15克保留灌肠半月余,便血及粘液显著减少,继续用灌肠法三周后,肛门镜复查:息肉表面充血减少,水肿消退,揩之不出血,再坚持用灌肠治疗二周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再见复发。
案二、高位复杂性肛瘘
杨某,男,66岁,新加坡华侨。患者10年前肛旁起发一肿块,红肿热痛,后来反复发作,多次进行引流手术,久不收口,溃口由1个增加到5个,肛旁脓水淋漓不尽,经常污染衣裤,当地医院诊断为复杂性肛瘘,曾多次手术治疗未效,专来上海求诊。检查发现患者感染向两侧及上方蔓延,形成多支管道,其中有一支绕肛管半圈,内口位置较高,已超过肛门直肠环,属比较罕见的高位复杂性肛瘘。经双线挂线术与切开法相结合分步进行手术治疗而愈,且无后遗症,随访4年,未见复发。
案三、溃疡性结肠炎
张某,男,38岁,1993年10月15号初诊,患者因大便次数多,每日十余次,时有脓血便半年余。就诊时症见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时有脓血便,常伴肠鸣腹痛,面色萎黄,纳食不馨,神疲乏力,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舌苔薄黄腻,质淡胖,脉细无力。辨证属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治拟益气健脾,清化湿热。予炎宁灌肠液每日保留灌肠二次,每次一支,另予中药内服:太子参30克,炒白术12克,白茯苓12克,姜半夏10克,川黄连3克,广木香6克,白头翁30克,马齿苋30克,枳壳10克,黄柏10克,虎杖30克,每日一剂,连服7帖。10月22日复诊,患者大便次数减少,每日四~五次,精神转佳,舌苔薄黄,脉细,证治同前,予原方去白头翁,加炙鸡金10克,莲肉10克,同时继用炎宁灌肠液保留灌肠。二月后,患者大便次数每日一~二次,成形,无腹痛腹泻,精神振作,胃纳馨,经半年后随访,患者病情无复发。
案四、直肠炎性肿块
徐某,女,38岁,粘液脓血便三月,外院肛指检查发现距肛门约4~5cm直肠半圈肿块,推之不可移动,且指套上有脓性分泌物,予CT检查,报告为:直肠浸润性癌,建议立即行mille's手术治疗。患者慕名至曙光医院柏教授处求治,柏教授再次肛指检查,发现此肿块虽占直肠半圈,但质地较韧,不似直肠癌那么坚硬,且表面较光滑,凭长期的临床经验,柏教授告诉患者:这不是直肠癌,而是直肠周围炎性肿块。予中药口服,配合炎宁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日一次,一周后复诊,再次肛指检查,肿块明显缩小,继予中药口服及炎宁灌肠液保留灌肠。三月后再次CT复查,肿块已完全消退。
案五、混合痔出血、脱垂
李某,男,88岁,形体消瘦,行动不便,有痔疾史40余年,痔核长期脱于肛门外,分泌物较多,时有便血,色鲜红,近期诸症加重,肛门需用尿布衬垫,有脑中风、冠心病、慢性心衰等病史。已至多家医院求治,因患者有多种慢性病、全身情况差,都只予外用药,拒绝予手术治疗,无明显疗效。慕名来柏教授专家门诊求治,检查示:环状混合痔,内痔脱出肛门,充血明显,表面分泌物较多。拟诊“环状混合痔”,预约门诊注射治疗。次日,予行曙光Ⅰ号三步注射,总药液量约36毫升左右,术毕将痔核纳回肛内,用消毒纱布固定包扎。术后第二天解大便时,出血及脱出现象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论文
标题:《实用中医肛肠病学》
出处:1988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标题:《中医肛肠科学》
标题:《简明肛肠病学》
出处:1985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标题:《医籍精选》肛肠病章节
标题:《中医治疗疑难病秘要》肛肠病章节。
标题:《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痔疮》
出处:《应用激光联刊》81年第10期
标题:《中药治疗Ⅱ期内痔110例临床观察》
出处:《肛肠杂志》82年第10期
标题:《消痔锭治疗内痔251例临床观察》
出处:《中国肛肠杂志》84年第3期;
标题:《激光在肛肠病治疗上的应用》
出处:《中医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