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与分类
(一)腰部本身疾患
1.损伤性:
(1)脊椎骨折与脱位
(2)韧带劳损
(3)肌肉劳损
(4)黄韧带增厚
(5)后关节突紊乱综合征
(6)腰椎间盘突出症
(7)腰椎管狭窄症
(8)脊柱滑脱症
2.退行性及萎缩性骨关节痛:椎体外缘及关节突关节边缘骨唇形成,腰椎间盘变性及骨质疏松等。
3.先天性畸形:隐性脊椎裂、第5腰椎骶化、钩状棘突及半椎体等。
4.姿势性:脊柱侧凸、腰前凸增加、驼背等。
5.炎症:脊柱结核属特异性炎症,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属非特异性炎症,强直性脊柱炎亦属此类。
6.肿瘤:转移癌占较大比例,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转移等。原发于脊柱的肿瘤有血管瘤、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等。
7.其它:骨质软化症、氟骨症等。
(二)内脏疾患
1.消化系统疾患:消化性溃疡、胰腺癌、直肠癌等。
2.泌尿系统疾患: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等。
3.妇科疾患: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盆腔肿瘤、子宫脱垂等。
(三)神经系统疾患
如蛛网膜炎、脊髓灰质炎初期、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
在上述原因中,以损伤所致腰痛最为常见。
二、检查及鉴别诊断
(一)病史
1.年龄与性别:性别在腰痛中无明显差异,年龄在腰痛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青壮年易患损伤性腰痛;对老年人的剧烈腰痛,应想到转移肿瘤;儿童则以脊柱结核及脊柱畸形为多见。
2.职业:无特殊意义。
3.创伤史:损伤性腰痛患者可有明确的扭伤、摔伤史,也可无创伤史,且后者占相当的比例。
4.疼痛部位:疼痛有三种情况。
(1)局部痛:常反映病变所在。如一侧骶髂劳损,疼痛多在骶髂关节处。
(2)转移痛:骶髂关节感觉由骶1~2神经根支配,疼痛可转移至臀部和股后部。
(3)肌肉痉挛痛:肌肉保护性痉挛及牵拉骨膜可引起疼痛。急性腰痛常有骶棘肌痉挛。
5.疼痛性质:应注意是锐痛还是钝痛,与受伤有无关系;持续性疼痛多见于炎症、肿瘤等,间歇性或放射性痛多见于椎间盘突出症。
6.疼痛与活动、劳累、姿势、体位、气候与时间(日、夜)等关节:如系劳累引起的疼痛,卧床后即好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诉说阴雨寒冷时节症状加重;癌症引起的疼痛夜间加剧;椎管狭窄疾患者多伴有间歇性跛行。
7.过去治疗情况:如为脊柱骨折、腰骶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应查明曾作何治疗,效果如何。
8.其它情况:有无胃肠系、泌尿系和妇科疾患等。
(二)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诊断腰痛最重要的步骤,必须认真、确实。检查时应将上衣及长裤脱掉,注意背部、髋部、腹部等远隔部位的检查。对某些不肯定的体征反复检查。例如对某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经过几次检查才能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对因疼痛不能活动的病人,不必过份强调系统检查,否则不仅加重病人痛苦,也达不到预期目的。具体检查方法及步骤如下。
1.步态:观察患者步态,双下肢活动是否对称,有无跛行,可估计病人疼痛程度。
2.立位检查
(1)观察脊柱有无后凸、前凸、侧弯畸形,背肌是否痉挛。后凸分两种:弧形后凸亦称圆背,见于椎体骨骺炎、姿势性后凸、类风湿性脊柱炎等;角状后凸见于脊柱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图3-185)。
(2)自主运动范围:嘱患者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及左右旋转活动。腰椎间盘突出时,常出现一两个方向的运动受限;而脊柱结核时,脊柱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制。
(3)拾物试验:嘱患者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腰椎有病变时,拾物须屈曲双膝及髋关节而腰部挺直。脊柱结核患者多为阳性。
3.仰卧位检查
(1)腹部触诊:注意有无肾下垂、腹膜后肿物、腰大肌寒性脓肿等。
(2)直腿抬高试验:检查者一手握病人足跖部,使踝关节背屈,另手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将下肢抬高,一般能举高70度左右。注意两侧对比。如一侧明显低于对侧,即为阳性(图3-18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有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疼痛可沿大腿后侧放射到足趾。
图3-185 脊柱后凸的二种类型 | 图3-186 直腿抬高足背屈试验 |
(3)骨盆摇摆试验:强屈髋膝二关节,使腰骶关节屈曲,作左右摇摆活动。摇摆时如肌肉有阻力和腰骶关节处疼痛,说明病变在腰骶部(图3-187)。
(4)“4”字试验:患侧髋膝关节屈曲并外旋,将足外踝部置于另侧伸直位的膝部,状如“4”字。检查者一手按住健侧髂前上棘处,另一手将屈曲的膝部下压。骶髂关节疾患时有疼痛(图3-188)。
图3-187 骨盆摇摆试验 | 图3-188 “4”字试验 |
(5)唧筒柄试验:检查者一手按患侧肩部,稳定上身,另手扶患肢膝部,使屈肢屈髋屈膝,然后向下按压膝部,强使髋关节屈曲内收。骶髂关节病变时该部位出现疼痛(图3-189)。
(6)周围神经检查:根据病情需要,检查下肢和会阴部的皮肤感觉、肌力、膝腱、跟腱反射和病理反射等。
4.俯卧位检查
患者俯卧,除去枕头,头部偏向一侧,两上肢伸直平放于身体两旁。
(1)压痛点:局部压痛部位大多为病变所在的部位。先以手掌,自颈椎至骶椎依次按压,在有压痛的部位,再以拇指仔细检查,确定主要压痛点的位置。同时注意疼痛的程度和范围,是否放射及放射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压痛点多在棘旁约2cm处,且常伴有向下肢后外侧的放射痛,可直达足跟或足趾。下腰部软组织损伤时,疼痛也可向下肢放射,但范围模糊,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常见腰痛压痛点如图3-190所示。
图3-189 唧筒柄试验 | 图3-190 常见腰痛压痛点 |
(2)股神经牵拉试验:一侧下肢伸直,使患侧下肢向后过度伸展。在腰3~4椎间盘突出时,沿股神经有放射性痛,是为阳性(图3-191)。应注意除外骶髂关节、股四头肌及腰大肌脓肿等病变。
图3-191 股神经牵拉试验
(3)奴夫卡因试验:在痛点注射0.5%~1%普鲁卡因10~20毫升,若系肌肉、韧带劳损,疼痛暂时消失,而骨髂病变或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则无效。
(三)影象检查
1.平片检查:脊柱各段的摄片一般包括前后位和侧位,根据需要拍照左、右斜位片。平片检查不能诊断腰部软组织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一般软组织损伤性腰痛患者不需常规拍摄X线片。对疑有骨性病变的患者,如骨折、结核、肿瘤、椎弓峡部不连与脊柱滑脱等,则应进行平片检查。
2.体层摄影:体层摄影又称断层摄影,用以拍摄体内任何一层组织的影象。对椎体内较小的病变,平片不能确诊时可用体层摄影。腰椎的矢状面断层片可较清楚地显示椎管的矢状径,有助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3.脊髓造影:将造影剂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通过X线透视与摄片观察椎管内病变。造影剂有一定的刺激性,有时会给病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甚至引起马尾神经损害,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使用。一般用于诊断椎管内肿瘤、高位椎间盘突出和严重的椎管狭窄症等。
4.CT检查:CT之全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损伤较小而分辨率高的检查方法。因其能显示脊柱的横断面,故可发现结核、肿瘤的早期病灶,并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5.磁共振成象(MRI)检查:磁共振成象是利用强磁场的作用,使体内氢原子核发生旋转和定向排列,取消磁场后,这些氢原子回复到原来位置。这一过程经电脑处理,显示出被检查部位的组织影象。脊柱各层组织的影象不同:椎体皮质骨亮度低;松质骨内含脂肪及骨髓,亮度相对较高;髓核显示中等亮度;纤维环围绕髓核呈黑色图;后纵韧带和黄韧带为纤维组织,呈黑色低亮度影象。硬膜外脂肪组织显示高亮度的白色影像;硬膜囊、神经根、神经根鞘、马尾神经等均为不同程度的低亮度结构;小关节因有滑液,故呈高亮度的线条状。因此在脊柱的矢状断面上,可显示各层组织的直接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