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伦敦11月9日电(记者 何屹)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英美科学家将小鼠的视网膜细胞移植到成年盲鼠眼中,结果发现,被移植的细胞与视网膜连接正常,并能发挥感光功能。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有望使盲人走出黑暗。
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老年黄斑病变等眼科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减退或丧失。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求替换感光细胞的医疗手段,但苦于所移植的细胞无法发挥正常功能。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安·阿柏和罗宾·阿里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阿南·斯沃普等人,从老鼠(从胚胎到出生后等感光接受器发育不同阶段的老鼠)视网膜中提取出细胞,然后将所提出的细胞注射到成年老鼠的视网膜中,统计产生了多少新生的感光接受器。
研究人员发现,从刚出生数日的小鼠中提取的细胞所产生的感光接受器最多,并与视网膜形成正常连接,而这些细胞在此阶段尚未发育成可感受明暗变化的视杆细胞。接受这类细胞注射的成年盲鼠的视力发生了一定的改观,其瞳孔可对光线作出反应。该研究成果对传统的生物学思维模式构成挑战,因为它表明,移植停止分裂的细胞的效果要好于干细胞。
该研究的合作者、伦敦摩菲眼科医院的罗伯特·麦克莱尔认为,这类细胞之所以适于移植,是由于这些细胞与干细胞只有一步之遥,并能适应从一只眼移植到另外一只眼中。从功能分化的角度来说,这些细胞已经确定要分化成为感光接受器,所以移植后会继续发育,并最终变成感光接受器。麦克莱尔表示,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是否在所有的移植中,初生细胞的移植效果都好于干细胞。
研究人员承认,目前将该技术应用于人类还面临重重困难。因为要获取相应的人类移植细胞,需要从孕期前6个月的婴儿身上提取。不过麦克莱尔认为,过不了多久,人类就可以利用成人干细胞或胚胎干细胞培育出视网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