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生 江西省靖安县中医院
县级中医院作为基层中医药的龙头单位,要和综合医院一起共同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因此,提高县级中医院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其实公立中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就是要提升其服务能力,破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把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医务人员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否明显增强作为检验医改成效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县级中医院改革重在建立健全三项机制:
一是建立合理补偿机制。这是公立中医院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据了解,现多数县级中医院的财政拨款严重不足,在岗人员的工资、津贴等完全靠医疗业务收入利润来支付,医院靠争收来维持正常运转。医院的基本建设如房屋建设、医疗仪器设备的添置等也由医院自己解决。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相应制定一些激励机制,促进医院收入不断增长,这无疑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职工工资、津贴等正常收入的稳定。笔者建议,财政应全额负担退休人员工资,对在职人员也应承担70%。同时医院房屋建设、大型仪器设备投入也应以政府投入为主。这样医院就可以由抓收入转为抓医疗质量、中医特色和患者满意度。
二是建立统一的药品配送机制。目前医院药品供应渠道多,由十几家或几十家供应商供应药品,为了推销各自的药品,部分药品供应商通过回扣来促进药品销量,以致中药饮片质量不佳或不合理用药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建立统一的药品配送中心,可从源头上切断药商与个人间的利益链条,提高药品质量、杜绝大处方。同时为防止药价虚高,建议有关部门要对药品合理定价,医院使用的药品虽然实行了招标采购,但部分药品仍有可操纵的空间。
三是建立层级帮扶机制。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看,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但大医院的收治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患者都到大医院看病。因此,建议形成三级医院帮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帮扶机制,让省级中医院的优势资源、诊疗专家的智慧真正“下沉”,从而提高县级中医院的服务能力。同时县级中医院要承担对乡、村医疗机构的指导,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使乡村(社区)有大量的合格中医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药卫生体制革的最终目标,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