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帅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
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近日表示,该市将通过对医院亏损项目进行全额补贴、推广临床路径、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方式,缓解百姓的就医负担。对此,有评论认为,长期以来,“以药养医”一直是各大医院的主要盈利模式,也是导致民众“看病贵”的根源所在。北京市卫生局此次革新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切断药品与医院之间利益输送的渠道,引导医院寻求“以技养医”之路。
笔者的一位同学认为最理想的行医模式是自己开个门诊。但当他在公立中医医院考取主治医师,在专科诊疗上也游刃有余的时候,却放弃了这种想法。
除私人中医门诊申请难、运营难外,还因为在公立医院行医,有各种完善的医疗设备与器械去接诊病人,而在私人门诊,碰到复杂病情的病人,缺乏保障,医疗风险会较大。反过来,只要你愿意呆在公立医院,按照当前的模式,医疗风险较小,有固定的编制,还有很稳定的收入和工作环境。
因此,很少有真正的中医药专家愿意去自己开门诊。去年,《中国青年报》曾刊登过《一个中国医生的法国来信》,这位在中、西方卫生系统里都呆过的同行表达过与笔者类似的观点。
在中国,医生都依附在他所属的医院,各种法规和现实情况限制了医生的流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受到良好训练的医生不能随意流动,老百姓看病全挤到大城市的三级医院。
在这种单一、强劲的社会需求下,公立中医医院少有魄力来改进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比如终止以药养医,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过度医疗。
“以药养医”在本质上,是一种低水平、低质量的医疗服务,常有过度医疗的问题。
与之相反的是,在很多发达国家,医疗市场是无比开放的。很多医疗专家都会走出医院,自己独立执业。他们有自己的私人诊所,社会上还有很多商业性的医疗检查机构,提供独立性很强的医疗检测服务。很多手术,都可以允许专家在门诊独立开展。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医疗市场的竞争是空前开放与激烈的,优质医疗资源不会垄断在公立医院。“以技养医”成为一种主流现象,医生们只有凭借自己高人一等的医疗技术,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下来。
笔者认为,卫生管理部门推动医疗市场的开放,鼓励更多的中医药专家走出来,开诊所、办医院,打破医疗垄断的现状,“以技养医”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中医药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范围也会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