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科普为何热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6-18

本报记者 向佳

编者按:近年来,养生科普热潮席卷全国,其中的诸如张悟本事件等现象也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中医养生科普为何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让公众正确养生?如何让养生科普科学有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采访,希望透过中医养生科普热潮现象,理清背后的深层原因,探究科学开展养生科普的有效途径。

年近七旬的许大爷住北京市东城区,记者在近日于地坛公园举办的第三届北京中医文化节上碰到他时,他正认真地跟着专家学习八段锦。“每天清晨一杯淡蜂蜜水,促进老年人消化,春天嚼点枸杞能滋补肝肾。我这样的阴虚体质情绪容易激动,所以平时就多吃银耳荸荠这类甘凉的东西、少吃羊肉辣椒那些上火的东西……”许大爷兴致勃勃地谈起自己积累多年的养生心得。

许大爷退休后就有收集养生保健方子的习惯,每次看到报纸上有保健类的好文章,他都会剪下来收集成册。“现在我以看电视为主,北京台的好几个养生节目我和老伴都追着看,专家推荐的养生方法、食谱我用专门的本儿给记下来。电视上教的都比较简单,食疗啊按摩啊,花钱也不多,所以试试无妨。”更让记者吃惊的是,许大爷最近还买了人体经络图,挂在卧室里对照学习。“在电视上学的,一边对照经络图,一边进行自我按摩,感觉身体舒服了。”

在这次中医文化节上,近6万市民慕名前来,8万册各种中医科普宣传册、光盘在短时间内被领取一空,100多名中医专家的义诊咨询及百姓养生大讲堂等受到群众热捧,养生保健操的互动体验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学习。而这只是全民中医养生热潮的一个缩影。

男女老少热捧养生

在这股中医养生保健热潮中,追捧者还不乏许多80后及都市白领。每天上网浏览养生健康知识,成为不少80后、白领群体的生活习惯。

苏珊是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的普通白领,近两年一直关注食疗养生、美容保养的她,不仅从中医养生保健理念中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更成为朋友同事眼里的“养生达人”。“女人是靠养出来的”,这是苏珊一直以来的信条,“我每天一定会喝八杯水,当然,不仅是白开水,像蜂蜜水、无糖豆浆、花茶等我都会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喝。”苏珊说。通常她会建议同事多喝自己配的花茶,“绿茶能抗辐射、提神,枸杞和菊花能清肝明目、去火,很适合我们上班时喝。”苏珊告诉记者,现在她和朋友们在一起总喜欢相互交流有效的养生秘方、食疗食谱,“现在谁不知道养生,就OUT(过时)了!”

何女士也是中医养生的忠实支持者。平常通过中药调理或平时饮食调节,是她近两年坚持的习惯之一。“西医打针看似好得快,但治标还须治本,中医往往能从源头上治疗,达到身体平衡。”何女士说。

今年不到30岁的小郭在国有企业上班,虽然工作并不忙,但他仍然很注重养生。小郭刚开始上班,常在晚上约朋友到酒吧狂欢,“抽烟喝酒不说,还总是通宵熬夜,慢慢的身体也扛不住了”。果然,在一次体检中小郭被查出已有高血糖、高血脂的征兆。从此小郭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高血糖、高血脂的防治方法,碰到有用的信息、偏方就抄下来,并强迫自己早睡早起、减少应酬、坚持在家吃饭,叮嘱父母做菜少油少盐,同时增加运动锻炼。半年后,他明显感觉自己身体强多了。“中医的养生理念让我受益匪浅,现在不仅感觉身体状态很好,连心境都不一样了。”如今每天上网浏览健康养生知识、与家人分享养生心得成了他生活中的新习惯。

近年来,电视上以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层出不穷,养生保健类图书也持续占据全国大小城市书店及网络书店畅销排行榜。从办公室的白领精英到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都在关注中医调理、养生之道,一股中医养生保健热潮席卷全国,成为近两年来中医界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养生热的利益链

随着“药食同源”、“食疗”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不少专家在养生节目里推荐的五谷杂粮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电视上看到的,说绿豆养肝、黑豆补肾、红豆补气、黄豆健脾,总之五谷杂粮都是宝啊!”贺大爷在杂粮店里每样买了两斤,“专家说了,得坚持吃。”

据杂粮店老板介绍,自去年以来,原本销量平平的杂粮突然备受欢迎,虽然价格暴涨,可销量却一直在增加。“过去绿豆才3块钱一斤,也就是夏天好卖些,但今年春节后,绿豆都涨到八九块钱了,还是很多人来买。”老板说。

更有甚者,一些电视节目只要介绍养生保健的东西就会风靡一时。拿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来说,专家头一天在节目里介绍玫瑰,第二天北京市一些药店的玫瑰就被抢购一空。以至于药店负责人戏称,“你们节目准备介绍什么,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我们也好多备点货。”

事实上,养生保健节目的热播,最大的受益者自然还是电视台。过去电视节目往往担心只吸引中老年观众,现在,这个群体却成为健康养生栏目的争夺对象。这是因为中老年观众收视忠诚度高,从头看到尾都不换台,并且会每天准点守在电视前收看。在健康产品的购买力方面,中老年人也一点不比年轻人逊色,因此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药品、保健品、食品企业也从中挖掘到了商机,电视台自然也盆钵满盈。

偌大的商机使得图书市场迅速介入。从2009年开始,养生保健类图书急剧升温,迅速占领全国大小城市书店及网络排行榜前十名。在去年的全国图书市场上,养生保健书已经成为品种最多、最为卖座的图书种类之一。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数千种,约占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的80%。

文化与社会需求所致

对于中医养生热潮的兴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认为,这是由当前人们的社会和文化需求导致的。“恩格斯曾说过‘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中医养生保健之所以现在如此受欢迎,是在人们普遍解决生存问题、追求更高层次健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必然趋势。”陈力丹说。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注定健康养生话题会成为媒体的‘主旋律’。”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如今,“看病难、看病贵”阻挡了许多人的求医脚步,因此不少人将日常防病保健转到了看养生节目上。

事实上,养生保健热潮的兴起与近年来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首的中医药系统在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普及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密切相关。早在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三年工作方案时,就把“面向社会宣传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要职责。经过几年的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的宣传基地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特别是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中宣部、卫生部等22个部委开展了三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行动,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直接参加现场活动达到160多万人。一批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普及中医科学文化知识,许多专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知识,使更多人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享受中医药,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

“可以说,近年来中医养生保健科普的宣传活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这是政府引导、专家贡献、民众参与的结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说。

中国中医药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认为,中医养生之所以受到百姓欢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健康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过去经济不太发达,疾病主要是传染性疾病,由寄生虫、微生物造成,而经济发达之后主要面临慢性病、非传染性等多因素疾病的威胁。”正因为慢性病治疗周期较长,如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不可能马上就好,因此需要患者本人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做养生保健,控制疾病发展。“中医提倡‘治未病’理念,就是要把重心前移、预防为主,自然受到群众推崇。”唐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