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免费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的思考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6-17

黄素英

日前,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2010年起,我国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看病难、看病贵无疑是长期以来令普通公众深感困扰的一个难题,与集中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的城市相比,广大乡镇、农村居民的就医难题更为突出。要解决该问题,提高广大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自是当务之急。然而,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匮乏却是限制其提供优质公共医疗服务的核心难题。

《意见》的提出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又一项新举措,通过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大学生,然后让其扎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乡镇、农村的公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的难题当有所缓解。然而,笔者认为这项新政在实施与落实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仔细考虑,从实际出发,才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一:招来大学生并不等于就给基层医疗机构招来了人才。随着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加剧,近年来很多条件一般的乡镇卫生院也招到了不少临床本科毕业生。可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大多只能看作是“半成品”。因为他们普遍都存在着临床技能和经验欠缺的问题。而乡镇医院本身就缺乏高水平的临床带教医生,且病源、病种及基本医疗设备也经常不足,这就无法给这些刚毕业的学生们提供继续教育和培养的条件。可见即使招来了大学生,如没有配套的培养措施,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老大难问题也未必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问题二:不改变现行的医疗资源分配体制,基层医疗机构即便招来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在现行的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体制下,城市里的大、中型医院获得了政府的大部分公共医疗投入,广大基层医院则普遍面临“吃不饱”的局面。以乡镇医院为代表的基层医疗机构更是存在着职工收入微薄且缺乏保障、开展医疗活动的基本硬件设施不足、进修学习及技术上升空间有限等诸多困难。一些临床、医技的中坚人才都会想办法调动到城市或发达地区的乡镇以求得个人更好的发展。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都面临着现有职工学历、技能水平偏低,年龄老化等难题。如果这种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体制没有根本的改变,即便免费培养的医学大学生因为一纸契约而到基层医院工作,他们也很可能身在乡镇心在城市,无法长期扎根服务于基层,而是采用诸如毁约、跳槽甚至改行等方式涌入城市。

问题三:免费医学生政策对招来的学生还需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免费医学生培养不能只着眼于解决贫寒学子上大学的费用问题,而不考虑到其长远发展的需求。确实,那些出身寒门的学子们很可能因为可以节省一大笔学杂费而选择当免费医学生,但是他们因此便只能长期地扎根效益惨淡的乡镇医院,安于清贫的生活,缺乏事业的上升空间,让他们无法更好地从物质上孝敬年迈的父母、照顾家庭……这似乎也有些不近情理,也不会为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们所接受。

要解决卫生院等基层医院的人才匮乏困难,根本的途径还在于切实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和保障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甚至可以考虑给予基层医务工作者准公务员的待遇。医学生免费培养对象除选择当地生源外,还可以选择生活稳定的年轻职工进行培养。并指派有经验的医师定期到基层卫生院进行指导和培训,解决学生毕业后缺乏继续教育的问题,或给他们提供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硬件建设投入、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新农合等医保的报销水平。这就需要决策者在制定公共财政投入规划时对乡镇、基层公共医疗有所侧重、作适当的政策性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