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常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期以来,知识界和学术界对中医医学、哲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共识,有人无视中医学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仅局限于以纯医疗技术标准去对中医进行片面的学术评判;有人则过分强调中医学的哲学人文属性,热衷于在哲学人文层面上谈论中医的博大精深,甚至错误地认为中医学以人文科学为主要特征,极力淡化中医的科学本质;也有人在强调中医特色时,想当然地夸大中西医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学术差异,从根本上否定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和方法学上的互补性等,这些认识上的混乱,让人无所适从,无法展开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和对话,从而阻碍了中医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科学是中医学的本质,医学是中医学的核心。
中医学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防病治病的实践中产生的,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自古人对生命的切身体验和精密彻悟,是历代医学家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中医学既包含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系,又有疾病防治的具体方法,中医学面对的人和疾病的属性都是自然的、真实的和具体的,都首先是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中医就是顺应这些规律,从而解决疾病防治的实际问题。因此,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是毋庸置疑的。
中医诊疗过程中既需要对疾病本质的宏观把握,更需要对具体病变的细微认知,既有实际的诊查、判断和分析,又要采取具体的治疗方案、方法和药物,这些方法与药物是针对疾病的,每一法都有具体作用,每一方都有真实功效,而这些才是疾病好转或康复的疗效学基础,而细致的诊查、正确的判断、准确的立法、合理的组方、恰当的选药也才是获取临床疗效的保证,这些主要地还是表现为医学科技层面上的内容,而无论中医整体观还是辩证法等哲学思想的运用都是为这些具体治疗服务的。
其次,哲学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学武器。
“阴阳五行”的对立统一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生命状态的恒动观及辩证法等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诞生、延续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成为中医学主要的思想和方法学武器。中医学从基础理论的创建、临床诊疗模式的设立及具体疾病的防治等,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正是由于哲学思想的指导,中医学才不仅仅表现为医术,同时升华为医道的更高层次。
其三,文化是中医学的土壤、营养剂和主要载体。
中医学根植于优秀文化的土壤,传统文化如儒学、道学、佛学、哲学等广泛而深入地渗透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之中,在思维方式、认知模式、行为规范、语言表述等方面都对中医学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医学具备浓厚的人文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才使中医学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学术特色,也正是文化的濡养才使中医学既严谨规范,又鲜活灵动,在关注人体疾病的同时有了对生命质量更高层次的追求。
毫无疑问,对中医学而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也永远是需要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所有这些都是为中医学的医学科学属性服务的,是为防病治病服务的,是从属的,如“阴阳五行”等概念对中医而言,不过是特定的符号和说理工具,是用来认识和阐明人体的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因此,这些学说既非虚幻,也不应该对中医的科学属性产生任何影响,科技为行医之术,人文乃行医之魂,后者绝不能代替前者,更不能喧宾夺主。
王强先生曾撰文描述中医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观点极为精辟,他说:“虽然当代医学无论中西均需要吸取人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营养,但由于其主要研究对象的自然属性和物质属性,决定了医学科学是以自然科学特征为主。人文与科学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又始终你是你、我是我,这是因其对象的不同层次所决定。如《红楼梦》里有药方,但不是医书;《内经》通篇皆有韵,但不是诗歌”,可谓中肯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