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卫
编者按:
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医疗保险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及药品供应体系都面临巨大变革。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以患者为中心,高质量的新药学服务模式正在形成。本文就新时期医院药学工作如何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模式,医院的药学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应如何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医院药学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在这一转变中,临床药学工作愈发显现其重要性,对临床药师也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临床药师如何适应这一职能与工作模式的转变,是医院药学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
想要达到这种职能和模式的转变,医院药学工作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转变,才能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变化。
工作中心从“药物”向“病人”转变
我国医院药房调剂工作一直是以配方发药为中心,精力集中在药品管理分发上,至于药品出了药房后怎样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恰当、合理使用方面的问题,一般都不予主动追踪。
如今医院的经营模式已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医院调剂室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为病人提供全程的药学技术服务,要从观念上把各项工作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上,不能只局限于准确无误地把药发出去,而是需要与医生合作,深入到医疗事件中,参与药疗方案设计,提供积极主动的服务,提高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目前,医院药房较社会药房有其独特的优势。医院药房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医院临床有稳定的病源,便于跟踪服务;医院病房有规范的治疗原则,易于掌握用药规律。利用这些独特优势,医院药房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可以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建立全静脉营养(TPN)调配室,实行个体化的营养设计和调配,提高TPN的药品质量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从保障供应型向合理用药的技术服务型转变
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药剂科的药品采购供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量进出口药品、国产新药及高档抗生素被列入“药品报销范围”的特需、控制类药物中。这些药物的使用,必将受到较大的限制。药物的采购也必须适应这一转变,过去是一种被动地服从临床治疗,保障供应为主,而现在药品市场有足够的选择余地。
如何从种类繁多的市场中选择质优价廉的药品,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迅速准确的资讯。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利用经济信息网络的各种数据来做出准确的判断,确定采购药品品种及比例,使一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质优价廉的药品迅速进入临床,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实现这一技术服务性转变,提高药品采购的信息含量及技术含量,才能使医院药品从采购这一关开始产生效益。
药房的管理从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转变
近年来,我国医药管理体制的改革,根本的目的是实行一种新的体制,减少药物浪费,降低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等正尝试着以多种形式进行改革。药品的流通渠道多元化,从单一的医院药房模式转变为医院-药店-超市模式。“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对此,医院除了加强处方药房的管理外,还可以在候诊大厅或者在服务社区开设OTC药房,建立多种形式的药房,方便病人选购。与社会药房相比,医院OTC药房更具优势。医院拥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药师,可以严把药品质量关,为病人提供全面的用药咨询服务,使病人能获得正确的指导后购买OTC药品。
凭借医院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以及患者对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医院OTC药房必将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院制剂从生产供应保证向技术开发转变
现行医院制剂的生产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产品除了保证本院临床需要还向外院调拨,而新实施的《药品管理法》第25条规定:医疗机构制剂的制备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无供应的品种。医院制剂只能作为制药企业大生产的一种补充形式,其可生产品种减少,生产规模萎缩。
新的制剂产品作价办法,使医院制剂更是无利可图。制药企业先进规范的大规模生产,无论是成本还是产品质量都有着较强的优势。医院制剂生产已进入高管理成本、低回报的微利时代,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关闭停产,另外就是及时转型。利用医院药学人才、技术设备,充分发挥贴近医院临床这一巨大的优势开展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开发。研制出适用于临床的疗效好、毒性低、经济效益好的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特色作用。这种转型,实现从生产到开发的转变,强化了医院制剂的服务功能。虽然淡化了经济效益,却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从而提高医院竞争力。
从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
在新时期,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医院药学工作思路将彻底被注重社会效益的新思路所取代。在此基础上,医院药学工作者必须运用现代医学和药学知识和技术,围绕合理用药这个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注重医院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需要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产生。
首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建立一些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TDM),提供个体化的投药方案;通过连续测定中毒者血药浓度,进行超大剂量药动学数据积累;开展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其次是为医院临床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开展临床药物咨询,定期编辑出版药讯。此外,还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开展处方分析,及时为临床提供药物应用情况报告。
临床药学的这些工作除了TDM可能会有少许经济效益外,其余的都可以说是“无利可图”,但是这些工作的开展却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可提高全院的用药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打响医院品牌而产生社会效益。
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度,提高药学人员在整体治疗行为中作用的比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药物发放、管理可能将逐步实现以社会药房为主。医药院校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可以提供一大批有较好医学、药学基础的专业人才。医院药学人员有条件深入临床第一线,参与药疗方案设计,参与查房、会诊、抢救、病案讨论会,监测药疗全过程,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合理用药,及时防止药物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依赖性、耐药性、成隐性等。临床药师直接面向病人,给予专业的指导,可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保障药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