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人为善”成为一种心情

时间
2005-09-21

由于出生于农村,清贫的家境和淳厚的乡俗造就了我温顺的性格,使我觉得与人为善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点滴做起,俯仰皆得。也许是不经意的那么一举手、一投足,但对别人来说却可能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在药店值班时,随手翻阅案头的一本《辽宁青年》。忽然,一篇新闻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辽宁某农村贫困家庭中,一对父母身患绝症,他们年仅25岁的女儿郑清英愿“以身抵债”(谁肯为她父母治病,她愿以身相许)来换取父母的救命钱。同是青春年华,我深深感动于她的孝心。当时我也没有多想什么,只觉得自己应该伸出友爱的手,帮助那个素昧平生的姐妹渡过难关。我知道治疗癌症是需要特殊药品的,而我们药店的新特药品种不多,于是我将两个月辛苦赚来的500元钱稿费按杂志公布的地址汇到辽宁。随后,这件事情我就淡忘了。半年后,我收到一封来自辽宁的信,郑清英在信中传达了她父母病情好转的消息,并真挚地感谢社会上那么多的好心人!我给她回信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华夏儿女面对灾难时的同一个声音。社会是个大家庭,你我本是兄弟姐妹,没有什么比听到你们平安的消息更值得我高兴的事情了。”

三年前,我父亲出了交通事故,在洛阳正骨医院住院。由于他当时失血过多,情况相当危急,光在抢救室就输了四袋血浆。总算抢救及时,他脱离了危险。一天中午,我到医院楼下去给父亲买饭,回来的时候不经意间看见停在商场前的“义务献血车”,心里不由得抖了一下,父亲在抢救室的情节一点一点地在我脑海里播放。我生性胆小,最怕见血,但那次不知怎的,鬼使神差地走上了采血车……回到病房后,我把饭递给父亲,由于左臂刚抽过血,微痛和疲惫使我没有端稳饭盒,手一歪,饭倒在了病床上。父亲警觉地盯着我:“你到底怎么了?”我说:“刚献完血,有点困。”父亲的脸色骤然铁青:“你去献血了?谁叫你去献血的!爸爸还没有窘迫到靠女儿卖血来看病的地步。”他的声音颤抖,同房的病友都过来劝说。我知道父亲误会我了,委屈得“哇”地一声哭出来:“是义务献血。”父亲一愣,许久才醒悟过来,他一把把我揽在怀里,眼圈发红,哽咽着说:“是爸爸错怪你了!”时光如梭,三年的光阴转眼过去了,如今我的抽屉里已放了四本“义务献血证”。我知道,当初感动我的是手术台上的父亲。我喜欢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即使不留余香,又何妨赠人玫瑰呢?其实我也很贫穷,但有时友善地伸一下手,无关权位,无关钱财,无关境界,而心情却会变得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