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按药店目标消费人群的不同,国内的药店大致可分为传统药店(主要销售药品)、社区便利药店(销售药品、日用品等)、专业或专科药店(主要销售处方药或某一类药品)、平价药品超市或大卖场(主要销售药品,以低价吸引顾客)。这些模式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大卖场有不少关张的,传统的单体药店也有不少过得有滋有味。选择何种模式生存,见仁见智。
毋庸讳言,药品超市的出现为整个药品零售业引入了更多元的竞争机制,推动了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促进了经营方式和布局的优化。这一业态在零售终端引起的变革,给上游的批发商、生产商甚至医院药房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虽然只是小荷初绽,但是从这一组《药品超市化建设初探》的文章,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一新生业态的成长和中国药品零售业的不断成熟。
但是,除了来自竞争对手的挤压,药品超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外资已获准进入药品分销领域;药监部门接连颁布“限售令”,抗生素限售已使药店中的处方药销售比例从30%下降到20%左右,如果明年处方药全凭处方销售的话,这一数字将不足10%。告别了高喊“降价”的炒作阶段,药品超市在赚取了足够的“眼球”之后,面对国内市场对医药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从何处掘得属于自己的真金白银呢?毕竟,药品超市有限的“平价”优势还远远不能成就中国药品零售业的繁荣之梦。
其实,剥去花哨的业态包裹,药品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管理”,其终极目标就是“优质服务”,而药品超市自然也不能抗拒这一时代潮流。要想突破价格、成本、品牌、服务等一系列生存“门槛”,就要博采众长、融合各种零售业态的优势——取平价卖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让利于民之长,融入现代化大型物流配送体系,向提供优质服务的专业药品连锁企业发展,这才是未来的方向。所有药店都需要恶补零售基本课程,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运营效率、节省运营成本。
关于药品超市的讨论和思索,刚刚开始。这场讨论的终点,也将不再囿于业态,而辐射到所有药品零售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与服务。毕竟,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只有适者、强者方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