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巨大上升较快
据中国非处方药协会统计,目前在常见病的自我药疗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感冒药,占常见病症的89.6%,高出第二位30个百分点。现阶段在药品零售市场上,感冒药的销售额约占药品零售总额的15%。按目前中国OTC市场销售额为200亿元来计算,感冒药的市场份额约为30亿元。虽然感冒药市场有30亿元的市场容量,但是近年来,市场的实际销售额却没能达到这一规模。据资料显示,2001年感冒药的市场销售额为15亿元,2002年的市场实际销售额为18亿元,年增长率为20%;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成为人们的抢购热点,估计2003年的市场实际销售额将超过25亿元,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综合以上数据及市场走势,预计2004年感冒药市场的规模在21亿元~23亿元之间。
近年来,感冒药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感冒药销量较大的季节往往是冬季和春季,而温度较高的夏秋季节销量较少。
第二,感冒药的销售排行显示,含西药成分的品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中西药结合的产品,最后是纯中药制剂。
第三,在感冒药生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中,合资、外资企业生产的感冒药占中国感冒药市场份额的65%,而国内企业则占35%,呈“外强内弱”状况。
感冒药的消费也有四大特征:一是随意性。大多数消费者知道感冒即使不治疗也会在一周内康复,因此,在确认自己患了感冒后,只有55%的消费者会及时购买感冒药,而45%的消费者则会根据自己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在第二天或第三天购买。如果感冒症状在第三天出现好转的话,有10%的消费者表示不会购药。
二是速效性。消费者要求感冒药能迅速消除其症状,他们认为好的感冒药是迅速治标而不是治本。消费者追求感冒药的速效性使得纯中药制剂与西药制剂竞争时多了一道槛。
三是品牌倾向性。消费者在购买感冒药时,一般会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产品,而很少选择低知名度的品牌产品。但也有一个例外,就是那些采用通用名命名的产品如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等,因价格适中,也有不少消费者购买。
四是非自主性。消费者由于缺乏医药知识,在购买决策上受广告、医生建议、亲朋好友推荐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在消费上呈现一定的非自主性。
品种多样竞争激烈
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有泰诺、感康、新康泰克、康必得、快克、白加黑、正源丹、日夜百服宁、必理通、新速达感冒片、幸福伤风素、乐信感冒灵、力克舒等几十个品种。2001年~2003年上半年感冒药零售销售额前10名如下(如图1所示)。
在这几十个感冒药品种中,按价格水平分:价格在10元以下的药品占感冒药总销售量的62%,总销售额的28%;价格在10元~15元的药品占总销售量的33%,总销售额的64%;价格在15元~40元的感冒药占总销售额的8%。
按生产企业性质分:合资、外资品牌有泰诺、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等共16种,其销售额、销售量分别占感冒药市场销售额、销售量的61%和75%;国产品牌主要有感康、感冒通等8种,其销售额、销售量分别占感冒药市场销售额、销售量的39%和25%。
按所含成分性质分:西药有新康泰克、泰诺、白加黑、日夜百服宁等20种,占感冒药品种总数的79%,中药有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6种,占感冒药品种总数的21%。
新老品牌终端逐鹿
据预测,2004年的感冒药市场将会呈现以下特征:
纯中药制剂感冒药如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将会比2003年的销售量下降。虽然非典的威胁尚在,但中国政府的预防措施得当,即使有非典发生也不会出现今年上半年的被动局面,所以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的销量会比今年下降。
纯中药制剂的地位将逐步上升。由于人们对于中药抗病毒、抗菌功效的逐步认识,传统的中药抗感冒药制剂将会逐渐替代有一定副作用的西药制剂。不过,专家预测,虽然中药感冒药地位会有所上升,但2004年感冒药市场仍将以西药为主。
感冒药市场销售额的逐年增长将引发新一轮的市场竞争,2004年中国感冒药市场仍将是诸候争霸、风起云涌的局面。
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感冒药生产企业必须做好销售终端的维护。由于OTC的特殊性,终端仍将是最关键的因素,明年感冒药竞争的焦点仍将集中在市场终端??零售药店。而且由于德国默克等国际药业巨头的产品已进入中国的OTC市场,因此2004年的感冒药市场将有新的品牌加入竞争行列。届时,终端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另外,2004年感冒药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有可能促使部分老品牌以及新品牌使用价格战来重新划分市场,而目前处于中价位的感冒药(12元左右)占感冒药市场33%的销售量,64%的销售额;低价位的感冒药(10元以下)占感冒药市场销售量的62%、销售额的28%,因此从销售量来看,中、低价位的感冒药仍占主导地位,价格将是吸引大部分消费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生产老品牌感冒药的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小心竞争对手以价格手段争夺自己的市场份额。
图1:2001年~2003年上半年全国药品零售市场感冒药销售额前十名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