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药研究所药品小试车间 在前不久新颁布的2004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原有47种民族药仍然在列,但未有一种新的民族药进入《目录》。这一动向引起业内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在近日召开的“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座谈会”上,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地区的民族药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及有关专家纷纷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尚在成长初期的民族医药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使民族医药尽快走出偏僻地域,造福广大百姓。
成长有烦恼
据介绍,目前全国有民族医院157家,县以上独立的民族医药科研机构15家,民族医药生产企业120家左右,民族医药市场销售额30亿元。在许多偏远省份,民族药在医药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如贵州有苗药等民族药生产企业70多家,销售收入占全省医药总销售收入的40%左右。尽管如此,与中药和化学药相比,民族药还处于起步阶段,像一个要长大的孩子面临许多成长的“烦恼”。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奇正藏药集团公司董事长雷菊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处处长阿尔甫等人认为,制约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药基础理论研究不足。以苗药为例,尽管历史悠久,但由于苗药无本民族文字记载,使其医药理论一直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状态,疗效和药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其发展。二是民族医院没有资金对制剂室进行改造,导致一些医院制剂室不能通过验收被迫下马,不少疗效确切受群众欢迎的内部制剂不能为当地防病治病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使新药研发从源头受到抑制。三是民族医药进入内地城市受到当地医保等部门的限制,如有些地区明文规定“由掌握民族医药知识的医师开具处方”或“限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使用,费用要个人部分承担”,使民族药不能享受与其他药品同等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药在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四是民族药剂型落后。由于民族药生产企业大多基础薄弱、规模小、资金少、效益差,难以在科研和技改上大量投入,以致大量民族药剂型没有改进,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五是资源利用率低。当前许多地方对民族药资源的破坏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冬虫夏草、红景天、雪莲、麝香等资源甚至出现枯竭的趋势,影响了规模化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据权威专家称,从1996年至今,藏药的产值增长了30倍,但对原材料的使用却增长了50多倍。
无缘新《目录》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2004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入选药品标准所做的解释是,纳入《目录》的药品应为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和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标准的药品。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院长楞本嘉认为,藏药已收载部颁标准的品种有200个,2000版《中国药典》收载藏药17种,地标升国标时收入国家标准的也有近百种,而且均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应该说达到了“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要求,许多已具备了入选《目录》的条件,在2004版《目录》的调整和品种遴选中应给予充分考虑。但事实是,不仅藏药而且整个民族药没有一种增补进2004版《目录》。对此,与会代表忧心忡忡,认为这对发展民族医药产业是十分不利的。
云南天利药业公司总经理黄敬翔认为,不仅“准”字号的民族药可以进入《目录》,那些安全有效的医院制剂也应进入,这要由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府来自主决定(乙类医保用药各省、直辖市有15%自主权)。医院制剂研制时间短,成本低,价格相对低廉,因而更适合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百姓的消费水平。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德吉介绍说,该区有425种常用藏药(其中有国家批准文号44种),纳入医保用药目录的只有23种,从而限制了藏药的临床使用,不仅难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不符合国家审批等级医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民族医院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80%以上的民族药的规定。她表示,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各地民族医院将会出现临床使用西药的比例远大于民族药的状况。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洪林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出台民族药遴选、补报政策,以满足患者用药的需求,促进民族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扶持不可少
民族药能否健康发展与国家政策扶持及全社会的认知和支持密不可分,为此,民族药生产企业及有关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历史地看待民族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民族药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当前民族药刚刚走向市场时,不能用化学药的标准衡量民族药。
第二,加强民族药标准管理,国家药典在原有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制品标准的基础上,按照藏、蒙、维、傣、苗、彝等类别细化,再单独增设民族药标准分册。OTC药有甲、乙类之分,能否增加丙类(民族药)。
第三,在即将重新修订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中,要充分考虑民族药的品种保护问题;要制订政策,减少或杜绝民族药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现象。
第四,鉴于民族药的特殊性,社保部门在遴选某些民族药进入《目录》时,应该聘请熟知本民族医药的专家参与审评,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增加透明度。
第五,把民族药列入国家发展纲要,对全国民族药药用资源进行普查,弄清家底,制定开发、利用、种植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成立民族医药发展基金,吸收国内外捐赠,推动民族医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