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卷十三:太乙膏
处方
脑子3克(研)轻粉 乳香各6克(研)麝香9克(研)没药12克(研)黄丹150克
制法
上用清油500克,先下黄丹熬,用柳枝搅,又用憨儿葱7枝,先下1枝熬焦,再下一枝,葱尽为度,下火不住手搅,观冷热得所,人脑子等药搅匀,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
治疬子疮。
用法用量
用时旋摊。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三
明·《外科正宗》:太乙膏
出处
太乙膏,出自明·《外科正宗》。本方原名“加味太一膏”。
组成
肉桂、白芷、当归、玄参、赤芍、生地黄、大黄、土木鳖各二两(各60克),槐枝100段,柳枝100段,阿魏三钱(9克),轻粉四钱(12克),血余一两(30克),东丹二斤五两(1200克),乳香、没药各半两(各15克),麻油五斤(2500克)。
用法
除东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滓,再加入东丹,搅匀成膏。用时,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功效
活血消肿,拔毒生肌。
主治
主治发背,痈疽,恶疮,跌打损伤,湿痰流毒,筋骨走注作痛,烫火伤等。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疮疡。方用大黄、土木鳖、阿魏、轻粉等消肿散结,乳香、没药、当归、赤芍、白芷等活血止痛,共奏清火消肿与拔毒生肌之功。临床应用以疮疡已溃或未溃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褥疮、臁疮、慢性化脓性溃疡、窦道、瘰疬,以及烫伤、烧伤、创伤感染等。
方歌
太乙膏中乳没归,丹桂地芍芷阿魏,木鳖将军轻粉玄,血余槐柳枝相随。
摘录
明·《外科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