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别名

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

芍药12克 甘草12克

药理作用

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

功能主治

调和肝脾,缓急止痛。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备注

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摘录
《伤寒论》

汉·《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组成

芍药、炙甘草各四两(各12克)。

用法

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效

养血益阴,缓急止痛。

主治

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老年腰腿痛、胃扭转、腹痛、消化性生溃疡、先天性和萎缩性肌强直症、哮喘、百日咳、出血热后期脚挛急、痛经、呃逆、痢疾、慢性结肠炎、坐骨神经痛、老年腰腿痛、血栓性静脉炎、颈椎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跟骨骨质增生等病症。

1.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选择治疗对象为脑血管病伴有一侧肢体麻痹、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水平上举<90度),予镇痛药、骨骼肌松弛药及物理疗法治疗疗效不佳15例,给予芍药甘草汤7.5克,分3次服。结果:疼痛显效20%,有效33.3%,稍有效33.3%,无效13.3%;关节活动度显效(上举>15度)13.3%,有效(上举>120度)26.7%,稍有效(上举>90度)33.3%,无效26.7%。疗效出现时间:1日以内26.7%,2~3日33.3%,4~5日26.7%,不变13.3%。由此认为,对伴有肢体疼痛的脑血管偏瘫患者,芍药甘草汤呵在减轻疼痛,解除肌张力增高状态的同时,使关节活动度扩大,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且顿服效果比定时服用效果好。无效的病例可能与严重的关节变形有关,故早期给药效果更好。(《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1999年第3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用芍药甘草汤作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以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服药2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报告显示正常为治愈指标;以胃病缓解,发作次数少,其他症状减轻,为好转指标;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为无效。结果:治愈6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7%。(《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3.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芍药甘草汤加薏苡仁,其中芍药30~60克,薏苡仁40~6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连服3-10剂,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剂治疗。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5例,总有效率为83.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4.透析患者肌痉挛:以21例透析患者为治疗对象,在透析中或透析后引起肌痉挛时,给予芍药甘草汤2.5~5.0克,通常在15~20分钟后出现效果,所以顿服30分钟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痉挛完全消失的显效者11例,有效17例,总有救率为81%。痉挛消退程度与体重增加之间无相应性。透析中间质液在流入速度(PRR)与痉挛消退程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PRR的减少有增加芍药甘草汤效果的倾向。由此认为芍药甘草汤对透析中或透析后引起的肌痉挛有较好的效果。(《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年第5期)

方解

方用芍药,养血益阴,缓急止痛;炙甘草补中益气,资气血生化之源,另能缓急止痛,助芍药缓挛急、止腹痛。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有镇痛、抗炎、止咳、抗变态反应作用,能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回肠收缩,可促进细胞内花生四烯酸向磷脂的渗入,使游离的花生四烯酸减少,从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治疗月经困难的目的。

方歌

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苦甘化阴利血统,滋阴柔肝效立瘳。

摘录
汉·《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