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卷八:荆防败毒散

处方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防风 荆芥 桔梗 川芎各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八

《痘疹会通》卷五: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甘草、桔梗、蝉蜕、前胡、花粉。

功能主治

麻疹初起。

用法用量

加灯心、竹叶,水煎服。

摘录
《痘疹会通》卷五

《回春》卷八:荆防败毒散

处方

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散毒。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以伤寒,1-2日至4-5日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大便不通,加大黄、芒消;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

摘录
《回春》卷八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荆防败毒散

处方

穿山甲1钱,甘草1钱,红花1钱,羌活1钱,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银花1钱,荆芥1钱,防风1钱,木通1钱,枳壳1钱,乌药1钱,天花粉1钱,槐米末2钱,牛胶5钱。

功能主治

便毒,初起之时,寒热交作,两腿牵绊肿起,不能屈伸。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医统》卷九十一: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壳、天麻、地骨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痘疹始终热毒之甚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微汗热退为佳。

初出不快,加紫草、紫苏、姜蚕、葱白;泄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热胜谵语,烦渴,加辰砂六一散调服。

摘录
《医统》卷九十一

《直指·附遗》卷三引《伤寒蕴要全书》:荆防败毒散

处方

独活1钱,前胡1钱,人参1钱,茯苓1钱,川芎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甘草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薄荷1钱,防风1钱半,羌活1钱。

功能主治

瘟疫。

用法用量

《瘟疫论》有柴胡一钱。

内热,加黄芩1钱;口渴,加天花粉1钱。

摘录
《直指·附遗》卷三引《伤寒蕴要全书》

《外科心法》卷七:荆防败毒散

处方

芎藭1钱,茯苓1钱,枳壳1钱,前胡1钱,柴胡1钱,羌活1钱,独活1钱,荆芥1钱,防风1钱。

功能主治

小儿黄水疮,瘭疮。

临床应用

1.黄水疮:一小儿头面患疮数枚,作痒,出水,水到处皆溃成疮,用绿豆粉、松香为末,香油调敷,饮以荆防败毒散而愈。

2.瘭疮:一小儿头面胸腹患水泡数枚,溃而成疮。此因风邪乘于皮肤而然。饮荆防败毒散,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敷之而愈。

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煎服。

摘录
《外科心法》卷七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荆防败毒散

处方

犀角(锉末)、连翘、净蝉蜕、薄荷、防风、荆芥、当归、紫花地丁、双花、绿豆、赤芍。

制法

上共研为极细末。每服5分至1钱,白开水送下。

功能主治

宣表疏风,透疹解毒,解肌清热。主四时感冒,头痛身热,恶心呕秽,伤风流涕,目赤流泪,干咳喷嚏,痛疹麻疹,周身疼痛。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医学正传》卷八:荆防败毒散

别名

消风败毒散

处方

柴胡4分,甘草4分,人参4分,桔梗4分,川芎4分,茯苓4分,枳壳4分,前胡4分,羌活4分,独活4分,荆芥穗4分,防风4分。

制法

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

发散痘疹,疏解寒热。主痈疽疮疡初起,发热,脉浮数,及水肿邪在表者;伤寒温春发斑重者;痘疹,及时气风毒邪热;风水、皮水,凡在表宜从汗解者;肠风下血清鲜者;脑疽、甘疽、赤白游风、疥疮初起有表证,虚者。

临床应用

耳目赤肿:一人耳面赤肿作痛,咽干发热,脉浮数。先以荆防败毒散2剂,势退大半,又以葛根牛蒡子汤4剂而痊。

用法用量

消风败毒散(《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五)。《医学六要·治法汇》有生姜三片。

摘录
《医学正传》卷八

《白喉全生集》:荆防败毒散

处方

防风3钱(去芦),柴胡(去芦)2钱,僵蚕(姜汁炒)2钱,法夏(姜汁炒)2钱,桔梗2钱,前胡2钱,独活2钱,荆芥1钱5分,羌活1钱5分,银花1钱5分,枳壳1钱,粉草1钱,生姜3片。

功能主治

白喉初起,白见于关内或关外,色必明润而平,满喉淡红微肿略痛,头痛,恶寒发热,饮食如常,舌苔白,二便和,寒邪尚在表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白喉全生集》

《青囊全集》卷下: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1钱5分,防风2钱,羌活1钱,独活8分,前胡1钱5分,柴胡1钱,桔梗1钱,元参2钱,茯苓1钱,川芎1钱,白芷2钱,草节5分,皂刺1钱5分。

功能主治

疔疮,憎寒壮热者。

用法用量

野菊为引。

摘录
《青囊全集》卷下

《喉科种福》卷四: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皂角刺3个,羌活、独活、川芎、薄荷、生姜1片,桔梗、枳壳、茯苓、甘草、苏叶3分。

功能主治

喉闭初起。因肝肺火盛,复受风寒,寒气客于会厌,致咽喉肿痛,面赤腮肿,项外漫肿,甚则喉中有块如拳,汤水难入,猝然如哑,暴发寒热。

用法用量

方中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桔梗、枳壳、茯苓、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
《喉科种福》卷四

《医方简义》卷四: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薄荷1钱5分,桔梗1钱5分,元参3钱,牛蒡子(炒)3钱,人中黄1钱,象贝母1钱,射干1钱,黄芩(炒)1钱。

功能主治

时毒。风邪上干肺胃,致咽喉肿痛,两颐发肿,身有寒热。

用法用量

加竹叶20片,青果2个,水煎服。

注意

忌食生冷等物,恐阻肺气,变幻莫测也。

摘录
《医方简义》卷四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7分,粉草7分,连翘7分,川芎7分,羌活7分,独活7分,五加皮7分,角刺1钱,穿山甲(炒)1钱,归尾1钱,防风1钱,苍术1钱,酒防己1钱,地骨皮1钱,白鲜皮1钱3分,金银花1钱3分,土茯苓1两。

功能主治

耳后忽然肿痛,兼发寒热表证者,及杨梅疮初发者。

用法用量

水煎,加酒,食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准绳·幼科》卷六:荆防败毒散

处方

人参、赤茯苓、羌活、独活、前胡、薄荷、柴胡、枳壳、川芎、桔梗各等分,甘草减半,牛蒡子、防风、荆芥、连翘、金银花。

功能主治

余毒痈肿。

用法用量

方中牛蒡子、防风。荆芥、连翘、金银花用量原缺。

病在头,加白芷、升麻;上身,倍加桔梗;手,加薄桂;腰,加杜仲;腿足,加牛膝、木瓜。

摘录
《准绳·幼科》卷六

《医部全录》卷四二○引《幼科全书》:荆防败毒散

处方

生大黄、防风、荆芥穗、酒红花、牛蒡子、升麻、元参、人参、桔梗、酒芩、酒柏、甘草。

功能主治

小儿诸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部全录》卷四二○引《幼科全书》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1两半,防风1两半,桔梗8钱,枳壳1两半(炒),茯苓1两半,大力子3两(炒),蝉衣1两,半橘红1两半,甘草8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散风清膈。主风毒内攻,清肃之气不行,故耳窍被扰,耳内作痒,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

荆芥散血分之风;防风散气分之风;桔梗清利咽膈以清耳窍;枳壳破滞化气以平逆气;茯苓清治节,甘草和中气,大力子疏风解热,广橘红利气除痰,净蝉衣轻扬解散,善蜕皮肤,肃清耳窍,耳痒有不退者乎。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幼幼集成》卷四: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穗1钱,北防风1钱,净连翘1钱,陈枳壳1钱,绿升麻1钱,南薄荷1钱,川羌活1钱,川独活1钱,粉干葛1钱,川木通1钱,金银花1钱,片黄芩1钱,正川芎1钱,黑栀仁1钱,炙甘草1钱。

功能主治

小儿疮疥毒气内陷,肚腹作肿。

用法用量

上身肿,加葱3茎,下身肿,加灯芯10茎,水煎服。

摘录
《幼幼集成》卷四

明·《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

组成

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各4.5克),甘草五分(1.5克)。

用法

原方用散剂,每服15~30克,加生姜3片、薄荷3克,水煎服。现代临床多有饮片作汤剂。

功效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

疮肿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口腔感染、水痘等病症。

1.忽性上呼吸道感染:以本方汤剂加减治疗59例,若体温>38℃,可酌情加量。与炎琥宁注射液治疗59例对照。疗程均为3日。疗效评定以治疗3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随访5日无变化即为痊愈。结果:痊愈36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且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山西中医》2010年第3期)

2.病毒性角膜炎:以本方汤剂合阿昔洛韦、贝复舒滴眼液、滴宁局部点眼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151例(189只眼),在上述西药滴眼基础上,加服维生素B2片,阿昔洛韦片治疗180例(217只眼)为对照。疗效评定以角膜上皮修复,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或视力提高4排以上为显效。结果:治疗2周,显效率50.79%;治疗2月,显效率85.19%。(《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第12期)

3.流行性腮腺炎:以本方改汤剂加减治疗120例,分别根据辨证属温毒入侵,邪在卫分;温毒蕴郁,卫气同病;温毒炽盛,内犯营血的不同进行加减。疗效评定以治疗1~3日,腮腺肿胀及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结果:显效50例,有效64例,无效6例。(《山西中医》2006年第2期)

4.口腔感染:以本方改汤剂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106例,治疗3~7日。疗效评定以用药1~3日内,全身自觉症状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局部肿痛等症状消退为显效。结果:36例急性颔下淋巴结炎患者,显效32例,有效4例;24例颌下腺炎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46例冠周炎,显效22例,有效18例。其中6例在服本方的同时,每日静点青霉素针剂“总有效率达100%。(《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第1期)

5.水痘:以本方改汤剂加减治疗38例,疗程1~2周。疗效评定以疮疹全部结痂、干燥、体温正常,无合并皮肤感染为治愈。结果:治疗1~2周后,痊愈37例;未愈1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第4期)

方解

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发汗解表,开泄皮毛,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柴胡、枳壳、桔梗调畅气机,川芎行血合营;羌活、茯苓化痰渗湿,三组合用;意在解表祛邪与疏通气血津液,甘草调和药性。祛风散寒之力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较重者。加入银翘,则更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对于温热所致之疮肿初起,疗效亦佳。

正如《内经》所说:“汗之则疮已”,凡壅阻于皮肤血脉之间的毒邪,可随汗而散。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掌握两点:一是必须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存在。二是必须是疮肿初起,对于疮疡已脓已溃,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过。正如《伤寒论》说:“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妊娠高热、类风湿关节炎、眩晕、小儿痢疾、麦粒肿、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玫瑰糠疹、夜咳、寒哮、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乳痈、痈、过敏性皮炎、老年性瘙痒症、髋关节滑膜炎、肾病蛋白尿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荆芥和防风均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两药配伍使用,在抗炎和解热方面体现出协同作用,在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加和作用。

方歌

(一)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疮疡痢疾表寒证,散风祛湿功效宏。 

(二)荆防败毒宣时气,风温无汗用之灵,荆防羌独柴前草,川芎枳桔与茯苓。

摘录
明·《摄生众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