莙荙子

《中药大辞典》:莙荙子

拼音注音
Jūn Dá Zǐ
别名

菾菜子(《食疗本草》)。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藜科植物莙荙菜种子

功能主治

孟诜:"煮半生,捣取汁含,治小儿热。"

复方

治痔下血:莙荙子、芸薹子、荆芥子、芫荽子、莴苣子、蔓菁子、萝卜子、葱子等分。以大鲫鱼一个,去鳞肠,装药在内,缝合,入银石器内,上下用火炼热,放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服。(《纲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莙荙子

拼音注音
Jūn Dá Zǐ
别名

菾菜子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厚皮菜和菾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eta vularis L.Var. cicla L.2. Beta vulgaris L.Var.Cruenta Alef.

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成熟时收集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

1.我国南北方及西北地区多有栽培,以南方栽培为主。叶供蔬菜用。

2.我国普遍栽培,以东北、内蒙古栽培较多。

3.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北方栽培面积最大。

原形态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无毛,高30-100cm。根不肥大,有分枝。茎至开花时抽出。叶互生;有长柄;基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可达30-40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波浪形;茎生叶菱形、卵形,较小,最顶端的变为线形苞片;叶片肉质光滑,绿色。花小,两性,无柄,单生或2-3朵聚生,为一长而柔软、展开的圆锥花序;花被片5,塞部与子房结合,果时包覆果实,变硬革质;雄蕊5,生于肥厚的花盘上。种子横生,圆形或肾形,种皮红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7月。

2.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肉质,肥厚,圆锥形或纺锤形,外皮紫红色或黄白色。茎直立,有沟纹,光亮。基生叶有长柄,叶片长圆形,长20-30cm,宽12-18cm,全缘而呈波状,叶面皱缩不平,略有光泽;下面有粗壮凸出的叶脉,先端钝,基部楔形,截形或略呈心形;茎生叶较小,卵形或披外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花序圆锥状;花小,黄绿色,通常2个或数个聚生;花被5裂,裂片背部有棱,基部与子房结合,果期变硬,包覆果实;雄蕊5,生于肥厚的花盘上;子房藏于花盘内,柱头3枚。胞果聚生,球状,褐色。种子扁平,双凸镜状,种皮革质,红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7月。

3.形态与(艹忝)菜基本相似,但根为纺锤形,肥厚,外皮白色,富含糖分。

性味

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小儿发热;痔瘘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研末。外用:适量,醋浸涂擦。

复方

治痔下血:莙荙子、芸薹子、荆芥子、芫荽子、莴苣子、蔓菁子、萝卜子、葱子等分。以大鲫鱼一个,去鳞肠,装药在内,缝合,入银石器内,上下用火炼熟,放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服。(《纲目》)

各家论述

孟诜:煮半生,捣取汁含,治小儿热。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