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剑峰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胡适看中医的文章,颇有感慨。
1920年,胡适罹患糖尿病和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采用西医方法,久治不愈,被宣判“死刑”。朋友建议他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胡适勉强应允,不料反而痊愈。结果,胡适又活了40多年,这把胡适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一方面反对中医,一方面却是中医治好了他的病。在事实面前,胡适只好退而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
如今,和胡适持同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如果西医治好了一个病人,这是科学的必然性;如果中医治好了一个病人,这是不可重复的偶然性,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果病人选择西医不治而亡,就会被认为是科学的局限;如果病人选择中医不治而亡,就会被认为是“庸医误人”。这样的说法,从骨子里透出一种傲慢与偏见。
自近代以来,关于“中医不科学”、“废除中医”的声音从未停息。一些人认为,任何经验都应通过实验才能成为科学理论,而中医理论并未得到严格科学实验的证实,所以不科学。但是,更多人认为,中医确有与西医理论不同的地方,但其临床效果不可否认。有些中医理论尚未被科学实验证实,并不说明中医不科学,而是说明现代科学尚不能完全认识中医。
应该承认,西医具有中医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诊断技术、外科手术、抗生素,这是西医的三大“法宝”。但在医学观念上,西医缺乏辨证思维和整体思维,把人仅仅当成一台由无数零部件组成的复杂机器。外科医生习惯于拆除“坏零件”,却无法消除导致器质性病变的原因。结果,这个“零件”拆了,那个“零件”又坏了,还留下很多后遗症和并发症。内科医生习惯于从细胞和分子的病变说明全身的病变,但分子和细胞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中。一个细胞的单纯状态,并不能代表生命的整体状态。所以,尽管西医占据主流,却无法根治任何一种慢性病。
如果说西医对付疾病的思维是“战争模式”,那么,中医对付疾病的思维就是“和平模式”。中医的主导思想是平衡调节与扶正祛邪,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使体内失衡的状态恢复平衡。中医把人视为一个生命整体,而非可以任意拆卸的“机器”,这是符合生命的基本规律的,也是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领域,中医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其实,不管如何争论,中医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医之所以数千年而不衰,正是缘于其显著确切的疗效。事实上,中医的疗效并非来自实验室的小白鼠,而是来自数千年的人体验证。如果只靠“忽悠”,中医恐怕早就自行消亡了。
毛泽东曾说:“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无论西医中医,都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维护人类健康,需要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只有抛弃偏见,博采众长,才能使医学发展的道路更宽广。以科学的名义否定中医,不仅是无知的,而且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