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壮族先民很早就萌发了卫生保健意识。如远古时期对火的使用及稍后发明的人工取火,不仅能御寒防兽,更重要的是它促使壮族先民知道熟食更有利于消化,并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正如《礼记》所曰:"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另外"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的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发展起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可见火的使用和发明,对壮民的健康繁衍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久居潮湿、瘴雾弥漫、毒蛇猛兽出没之恶劣环境,聪明的壮族先民在原始社会晚期创建了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的"干栏"建筑,不仅通风、采光、照明良好,而且对预防风湿病及瘴、毒等证,减少虫兽伤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起远古时期为保护自己免遭风雨和野兽的侵袭而穴居岩洞、土窖、地窖,构木为巢或栖身树上,乃至后来的土屋、木屋、石屋等,均有了一大进步,充分体现了壮族先民的卫生保健意识。正如《周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黑子·辞过》曰:"……为宫室之法,曰:高足以辟油湿,边足以圉风寒,足以待雪霜雨露。"壮族先民在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裸身生活以后,从以兽皮、树皮覆盖身体以御寒,逐渐发展到用羽毛、树叶、茅草等编制成"衣物"以遮身,最终学会了织布缝衣,这从壮族地区出土的纺织原始工具,如骨针、石纺车、木纺车等可以佐证。这是人类卫生保健的又一大进步,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大大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能力。火的应用使人们从生食过渡到熟食,并能改进药物的加工、服用,提高疗效,因而对增进体质有着重大的作用。另外,壮族先民服饰以青蓝色为主,是用蓝靛所染,有"避邪"、解毒的作用。花山崖壁画及铜鼓上的舞蹈造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壮族先民很早就知道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为人类的卫生保健增添丁新的更为积极的内容。诸如这些卫生保健意识的萌芽,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卫生保健意识的萌芽
时间
200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