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在战乱的年代,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岁月,能享寿73岁高龄,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科学的养生之道。
一、饮食保健
人以食为天,孔子十分注重饮食对健康与养生的作用。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用现代的语言来说,饮食要精心制作,不能食用变味变臭变腐鱼肉,也不能食用色泽、气味不佳或烹饪不当的食物和不当时令的果瓜。而且提出了每餐都要宜量加点姜。孔子在文中十分具体阐述了“病从口入”的道理。同时,他还强调“食不语,寝不言”的卫生习惯,孔子十分明白“食不语”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既有助于食物消化,又可以预防进食过程中呛食等意外;“寝不言观可避免睡前过于兴奋,难以入眠。
二、谨慎服药
人食五谷,难免有这样那样不适与疾病,于是免不了要看医生,要吃药。孔子对药物使用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在《论语》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季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很明显由于孔子患病了,季康送药给他服用,孔子虽然非常感谢季康,但终因对所赠之药不熟悉、不了解,没有轻易随便服用,免除了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三、调节情志
孔子十分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完美,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所以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的说法,让山山水水来调节人的情志,使人的心胸开阔,情操高尚。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知者、仁者。玩水时,感慨地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登山时,胸臆直抒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下》),据说至今泰山顶上还留有孔子登临处的遗迹。同时,孔子还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喜欢弹奏乐器和唱歌,以怡愫悦性,据载“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孔子离开我们时代非常遥远了,但是他的养生之道们值得令人借鉴。尤其是他的长寿经验:“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有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有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有得。”当令世人铭记。
(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