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

时间
2008-12-01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个综合名词,简称脑瘫。它特指在出生前的胚胎发育的缺陷、出生时的分娩异常和出生后一个月内受到一些不良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使脑发育受到阻滞,致使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姿势和运动,表现出运动发育迟缓,异常的姿势和异常的运动的一类疾病。小儿脑性瘫痪含义包括具有三个重要的方面:疾病出现在发育时期;表现为瘫痪;是一种不会进行性恶化的疾病。通常运动发育迟缓也就是指运动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孩子,自我运动能力差。损害轻的患儿只表现手脚运动不灵活,协调能力差;严重的孩子表现为不会翻身、不会坐、不能爬、不能独立的站和走。异常的姿势是指患儿的各种姿势与正常孩子的不一样,给人感觉是孩子的姿势很别扭。但这种异常的姿势和运动异常一般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向好的方面变化。

造成孩子发生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一般可以依孩子出生前中后的不同时间来确定病因。出生前主要是胎儿期的感染、缺氧、发育畸形和一些先天遗传病等和母亲妊娠早期发烧感染、X线照射、抽烟饮酒、中后期妊娠的中毒症、糖尿病或腹部外伤等。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吸入过多的羊水造成羊水堵塞、胎粪吸入、脐带绕颈等都可引起胎儿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难产、产钳所致的产伤;而在出生后发生的严重感染、黄疸、外伤、颅内出血、各种原因的抽风等因素都是造成孩子发生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所以母亲妊娠期间的防护,产时的新生儿保护和出生后的新生儿呵护工作对防止脑性瘫痪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