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富

时间
2004-11-23

李明富(1939-),男,云南省澄江县人。初中毕业后,考入昆明医士学校,1956年毕业时因成绩突出,品学皆优,获保送大学的资格。由于出生中医世家,长期受家庭熏陶,十分热爱中医药,选择了当时刚刚建校的成都中医学院。作为该校首届六年制本科生,学习期间曾聆听著名中医学家李斯炽、吴棹仙、邓绍先、卓雨农、蒲湘澄等名师教诲,1962年毕业留校。曾担任中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任讲师,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并经四川省省委、省政府批准,任命为学院院长。1986年晋升为教授。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医内科学博士导师。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兼任本校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医药信息报报社社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试题库中医内科命题组组长、四川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省科技顾问团顾问、省国际医药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省学位委员会会员、省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大学生围棋协会副主席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5年9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长期从事内科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中医内科学》等课程。承担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已培养硕士11人,博士8人。重视和热爱教学工作,对学生既热情关心,又严格要求。1965年担任中医专业69级班主任,曾带领学生到农村实践,边教学,取得较好效果。注意钻研教材,广泛搜集古今资料,作了10余本数十万字的文摘笔记,为搞好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教学中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适当结合临床实践,自己动手制作图表,并组织学生开展病案讨论,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和青年教师欢迎。重视中医内科学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参加了《中医内科学》自编教材、统编教材(编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及大型教学参考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的编写。其中高等中医院校优秀教材全国特等奖,参加编撰的大型著作《实用中医内科学》(编委,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获1988年国家科技图书出版一等奖,对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83年担任学院院长以来,主持学校全面工作,1986年还分管科技及外事工作。10多年来,学校教学、科技、医疗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他作为校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1986年学院建院30周年时,与校党政领导共同确定以“求实、团结、勤奋、进取”作为学校校训,把“实事求是,民主团结,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校风学风建设的目标。对中医药教育工作,认为从实际出发,全面理解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专门人才,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而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既是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要求学生达到的重要目标,应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繁忙的工作中,仍十分重视管理科学的研究,撰写了不少管理研究论文,作为副主编,编著《中医药管理学概论》(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为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做了大量工作,并积极促进电脑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擅长内科疾病的治疗,对多种病证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对郁证和厥证、昏迷、癫狂的鉴别及中药、针灸治疗方法;对胆道蛔虫病采用安驱并进,疏利肝胆,安蛔定痛的治疗;对钩端螺旋体参照暑温、湿温辩证论治并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对冠心病采用三通三补为主的治法等,均在临床上收到良好效果。1964~1965年,在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龙华医院进修期间,参与内科病房管理及指导毕业实习。1965~1972年,参加中医治疗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等临床科研。1975~1976年,在开门办学中,带学生门诊及查房,有扎实的中医临床功底,深受学生和病员欢迎。

对活血化瘀治法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早在1964年,即发表题为“瘀血论”的论文(《成都中医学院科研论文》第一集),后又发表了“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新医药学杂志》,1970等论文数篇,编著了《中医文献活血化瘀专辑》(成都中医学院,1981)等专著多种,他是率先在全国研究、倡导、推广活血化瘀的重要学者之一,为这一学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先后多次应邀在省内、国内多个单位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解放军全军活血化瘀专题学习班。以及赴日本、德国、美国和新加坡等国讲学,在促进活血化瘀治法的学术发展及推广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古籍整理和名老中医经验的整理等项研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其中“中医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个人承担)、“中医药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主研),均获1978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景岳全书》的整理研究”(主研),获199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逐瘀化痰口眼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获1993年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糖复康防治Ⅱ型糖尿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获199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还编著了《长江医话》(副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校注景岳全书》(副主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中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集》(副主编,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目前还担任了大型类书、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的主编工作。

著名中医 李明富

活血化瘀法则是现代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实践的重要突破。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李明富教授在1964年就发表了关于“瘀血论”的论文,促进了活血化瘀治法的学术发展及推广应用,那一年李明富年仅25岁。

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的李明富教授是云南省澄江人。14岁时就考入了当时的昆明医士学校,因成绩突出,学校决定保送他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由于出身中医世家,长期受家庭熏陶,李明富选择了从医之路,把当时刚刚建校的成都中医学院作为他的人生新起点,从此他就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李明富能成为著名中医还得益于他多年来在农村看过的许多疾病。

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 李明富

象我在1965年的时候,搞四清医疗队,就有这么样一个病人,他贫血很严重,并且有贫血性心脏病,到县医院去看病呢,都认为他贫血也厉害,心脏病也厉害,病情很严重,还有死亡的危险,而且认为可能时间不长,后来找到四清工作队,找到我们这里来了,经过对他病情的分析,经过对他的病史的详细了解,结合以前我所学到的以及在临床当中观察到的一些钩虫病的知识,判断他是一个钩虫病患者,比较重的钩虫病引起贫血性的心脏病,就有针对性地给他吃了些去钩虫的药,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逐步恢复,可以拄着拐杖出门来了。

就是这一次行医经历,使李明富成了远近闻名的神医,在当时的农村,每天来找他看病的病人从早到晚排成了长队,而李明富也正好抓住了这一难得的临床实践机会,积极为患者治疗,这为他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明富还多次带领学生到农村边实践、边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广泛收集古今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明富在教学中强调,做一名好的医生,不能光靠仪器检查,还要在临床上注意仔细观察,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医术不断提高。

在1958年我们搞钩虫病研究的时候,当时是大热的天气,为了观察驱钩虫药的药效,就收集病人二十四小时的大便,然后用水来淘,又没有自来水,还要自己到河里边去提水,或者是打井水回来冲大便,把粪渣冲了,最后剩下这些纤维物来看有没有钩虫,虽然很辛苦也很臭,但是我觉得经过这些实践有收获。

作为中医内科学教材主要编写成员,李明富对活血化瘀治法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他在1964年发表的题为“瘀血论”的论文在医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他也是率先在全国研究、倡导、推广活血化瘀治法的重要学者之一,为这一学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促进活血化瘀治法的学术发展及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的一生离不开气血,要维持一个正常的生理状态,要维持中医所讲的阴阳平衡,各个脏腑的机能要正常,气血必须要正常运行,所以我觉得血瘀有多种原因,它会导致血脉不通,而血脉不通形成以后又是形成多种疾病的一个原因,所以我认为活血化瘀是临床上我们应当非常重视的一个治疗方法。在多种疾病里面,有的是它唱主角,有的是它唱配角来治疗多种疾病。

李明富多次出国讲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李明富还担任着中国大学生围棋协会副主席的职务,他认为下围棋重全局的招数与中医的重整体而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本上是一致的,这使李明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