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肥胖症作为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已成为医学界、生物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内源还是外源性的多肽或是调节摄食行为,或是脂肪代谢,或是影响血脂等方面来控制体重,都对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LeptinLeptin是肥胖基因的产物。早在1953年,Kennedy发现脂肪组织产生一种调节体重的激素,并提出了脂肪恒定理论(lipostatictheory)。1994年,美国科学家Zhang等首次用定位克隆的方法首次分离出了ob基因及其产物Leptin。Leptin作为饱食因子,与位于下丘脑原生质膜上的Leptin受体(OBR)结合,使下丘脑弓形体核合成神经肽Y减少,产生饱食感,进食减少,能量消耗增加,能量代谢平衡得以维持。Leptin受体还存在于包括脂肪在内的许多外周的组织器官中,因此Leptin可通过作用于脂肪组织中的Leptin受体而产生促进脂解的作用。
CCK------1928年,美国芝加哥的Ivy和Oldberg发现,在脂类食物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释放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胆囊,引起胆囊收缩与排空,这一物质即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近年来的资料表明,CCK被公认为具有双重分布的脑肠肽之一,并与摄食相关。
早在1973年,Gibbs等发现,外周给予CCK可抑制食物摄入,这种饱觉感是剂量依赖和特异性的。Epstein指出,当动物进食一定时间后就会引导起饱觉感,但事实上,直接将食物灌入十二指肠也能引起动物的饱觉感。其机理可能是使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刺激神经系统而调节下丘脑中枢饱觉区,或刺激胃肠系统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反馈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饱觉感而引起饱食感,从而使动物进食停止。
大豆肽大豆肽是大豆蛋白的酶水解产物,是一种多肽的混合物,具有许多生理功能,例如,减肥、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抑制血压升高。
张学忠等报道,大豆肽与抑制脂肪合成、加速脂肪燃烧相关。日本Niiho等报道,给予肥胖模型小鼠口服从大豆提取的小肽片段,可显著减少体重及子宫周围的脂肪水平。
给大鼠喂食大豆多肽的实验结果表明,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下降。本所将SD大鼠分为四组,即高剂量组、低剂量、对照组和模型组,灌食大豆肽2周后,分别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发现,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较模型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下降,对照组自身相比无明显变化。这说明大豆肽对高血脂大鼠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而对正常的大鼠无降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