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六、痢疾

孙某,3岁。

初诊 8月14日。体温38.6摄氏度(肛)。肠胃热灼,津液不升,舌红咽涩,食不得下,恶心干吊,痢下赤白,里急后重,身热神燥,面赤唇红,脉来细数,苔黄而干,已成噤口重候,急为清化湿热,降逆止恶。

盐水炒川黄连1.5克 吴茱萸1.8克 仙半夏1.5克 陈皮6克 广木香3克 黄芩4.5克 滑石12克(包) 炒扁豆9克 秦皮9克 黄柏4.5克 玉枢丹0.6克(调服)

二诊 8月16日。体温38.2摄氏度(肛)。脉象如前,诸症不减,恶心依然,粒谷不思,三焦格拒,上下之势浑如两截,痢下如前,苔干黄稍化,质红口渴,再当和中开噤,兼养胃阴,仿金鉴参连开噤散加减。

西洋参3克(另煎冲) 盐水炒川黄连1.5克 石莲肉9克(杵) 黄芩4.5克 白芍4.5克 炒扁豆9克 麦冬9克 川石斛9克 陈仓米一撮 茯苓9克

三诊 8月17日。体温38摄氏度(肛)。汤药不纳,难于咽饮,噤口干吊,有增无减,恙势仍在险途,仿古法香脯散与石莲散两方并施。

将精猪肉30克,薄批一片,炭火慢炙,味香即可,放儿鼻间,欲食则尚有胃气,可稍与食之(香脯散原方有“腻粉”一味,性猛有毒,胃气已败,食之不宜,故去之)。继用石莲散煎汤缓缓予服,翌日已不复恶,香脯散如法连用三日,儿果欲食,稍与食之,续服石莲散(《证治准绳》方:石莲子、茯苓、公丁香)五剂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