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陆氏继承祖业伤科之精华,在学术上,精研《医宗金鉴》、《伤科补要》、《医林改错》等医籍,还涉猎诸家著作,尤对叶天士、王清任学说颇有研究和体会。陆氏认为,损伤之症,不外气血。病在血,失血过多,用补气以生血;若蓄血,用逐瘀以行气。病在气,用理气以行血,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若伤有定位,其痛不移,症不变者,治之则易。陆氏治伤,既重外治,又重内治,接骨入骱手法娴熟,除用外药有独特配方,对内服药治疗内伤、骨折也有系统的经验方,对头部内伤(脑震伤)、泌尿系统损伤(海底伤)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对于陆氏银质针,尤以探索求新的手法用于伤科临床,更丰富了伤科综合治疗,对多种软组织劳损、腰部急性扭伤、关节炎等等,临床疗效甚佳,有些病者可免去手术的苦楚。陆氏银质针在上海已享有盛名。
陆氏对于骨折治疗,着重于手法运用,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从心转,法从手出。”“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起,复归于旧也。”在正骨复位包扎固定时,用杉树皮小夹板,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固定法,如髌骨骨折则采用“井”字、“十”字固定法。肩关节肱骨颈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则用四块杉树皮夹板超关节固定,腑下垫上直径一寸左右的圆而软的腑垫,取用留“小辫子”包扎法予以固定,肘关节曲屈至90度,颈部挂块三角巾,然后患肢手心向上悬挂在胸前三角巾。陆氏对骨折后内治法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正如清陈士铎所言:“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故用陆氏经验方活血化瘀为先,然后用续骨汤以和营止痛、温经通络、培补肝肾、强筋壮骨,骨折愈后,根据伤肢不同关节和部位采用不同的引导法。
陆氏对于脑震伤的治疗,着重于整体治疗,究其有病因病机,震伤的程度,在治疗上慎重辨明其可治、难治、不治。对轻度脑震伤,眩晕阵作,或头昏干呕,夜寐不安者,予以镇惊宁心安神,芳香醒脑开窍,用陆氏经验方琥珀镇静汤治之。对重症脑震伤,如人事不省,昏沉不醒者,则用陆氏伤科危症夺命丹、金箔镇静汤。若神志已转醒,呕吐不止者,则用赭石镇静汤治之,予以安胃降逆。呕吐已止,心神烦乱,健忘,夜寐欠安,则用归脾去生姜、红枣、桂圆,加丹参、赤芍药、龙齿;若眼花畏光,则加桑叶、甘菊花、枸杞子。若见目盲,耳聋,鼻不闻香臭,则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祛瘀以通血络。脑震伤后期多为正虚不复,目眩耳鸣,头痛不止,治宜升清降浊,投补中益气汤加天麻、甘菊花。若气虚,脑髓气血不充,肝肾之精不能上荣,则用可保立苏汤治之,调补肝肾以充髓海。若肢体瘫痪,麻木不仁者,则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祛瘀。
证治经验
陆氏长银针是陆氏伤科用以治疗外伤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鹤膝风、漏肩风等症。为了适应临床需要,对针具、针法作了改进和探索,治疗颈、肩、臂、背、腰、骶、腿痛,具有显着疗效。长银针成分为88银,比不锈钢毫针软,不易折断,具有导热快的特点。针耳较粗,直径约0.8~1.0mm。针身长度为7.5cm,9.5cm,10.5cm,14.5cm和16.5cm5种。针尖圆而钝,不刺伤骨膜和血脉,与毫针尖而锐不同。这些特点使它具有“取暴气”、“取远痹”和“泻机关之水”的作用。银针的治疗原则,是以“盛则泻之,寒则留之,菀陈则除之”的经旨为依据,手法以泻法为主,以通为用,疏泻病邪,缓解挛缩。除急性腰扭伤不予留针,一般均用温针,以激发经气,使阳气自复,寒气自散。银针治疗取穴宜少而精,以腰腿痛为例,一般每次2~4穴。银刺任何穴位一定要下传的感觉,同时大幅度捻转针体,疾进疾退。
验方
一、伤科危症夺命丹
功能:芳香醒脑开窍。
主治:脑震伤人事不省,昏沉不醒。
处方组成:珍珠母 西牛黄 熊胆 麝香 参三七 人中白 天竺黄 木香
二、琥珀镇静汤
功能:镇静安神,芳香开窍,活血化瘀。
主治:脑震伤轻者。
处主组成:西琥珀(研香) 公丁香 化龙齿 天麻 藿香梗 丹参 赤芍药 当归尾 荆芥 淡豆豉
三、金箔镇静汤
功能:安神宁心,理气化痰,开窍。
主治:脑震伤重者。
处方组成:金箔 西琥珀(研吞) 公丁香 广郁金 砂仁 石菖蒲 豆豉 藿香梗 天竺黄 丹参 荆芥 天麻
四、赭石镇静汤
功能:安胃降逆。开窍宁心。
主治:脑震伤醒后呕吐不止者。
处方组成:西琥珀(研吞) 砂仁 公丁香 天麻 藿香梗 丹参 龙齿 淡豆豉
五、破瘀活血汤
功能:破瘀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外伤血瘀甚者或骨折初期。
处方组成:当归尾 赤芍药 大生地 川芎 泽兰 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
辨证加减:上肢加丹参,下肢加川牛膝。
六、和血散瘀汤
功能:和血通络,祛瘀生新。
主治:骨折中期瘀结未散净,气血未复。
处方组成:当归 川续断 赤芍药 大生地 桑寄生 秦艽 怀牛膝 茜草 威灵仙
七、续骨汤
功能:活血舒筋,补肾续骨。
主治:骨折接骨期。
处方组成:当归 赤芍白芍 川续断 大熟地 杜仲 狗脊 补骨脂 怀牛膝 红花 党参 黄芪 丹参
陆氏伤科经验方不少,还有待整理。
此外,陆氏对王清任《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可保立苏汤、补阳还五汤等方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不予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