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
肩舒汤
药物组成:桂枝10g,防风12g,羌活12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桑枝20g,葛根20g,甘草10g。
加减法:风寒湿型加细辛5g,苍术15g,灵仙12g;气血亏虚型加黄芪30g,熟地15g;瘀血阻络型加红花10g,桃仁10g;疼痛较甚者加乳香10g,没药10g。
用法:诸药水煎煮2次,取汁合用。早、中、晚各服一次,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功能:祛风散寒、养血通络。
主治: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注意事项:孕妇及儿童禁服。
方解: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学“肩痹”、“肩凝”范畴,认为本病是因人到中年、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肩部、气血凝滞、经脉拘急、脉络不通而发病。方中以桂枝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君药,羌活祛风除湿、善解上肢痹痛;防风祛风胜湿、解痉止痛;当归、白芍、川芎养血通络,以上五药共为臣药;佐以桑枝、葛根通络解痉,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共用以达祛风散寒、养血通络的功效。
运用体会:该方主要运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所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等症,在服药的同时应指导患者加强患肩的功能煅练。本方还适用于治疗外伤性肩周炎、岗上肌腱炎、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肌腱炎等肩关节疾患。
股舒丸
组成 当归100克,熟地100克,枣皮100克,红参100克,狗脊100克,川牛膝100克,甲珠100克,土鳖虫50克,生水蛭50克,桃仁50克,红花50克,全蝎50克,鳖甲100克,白芥子60克,麝香5克,甘草50克。
功能 补肾壮骨,益气养血,活血祛瘀,散结通络。
主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用法 以上药物研细末,蜜炼为丸,每丸9克,早、中、晚以白开水吞服1丸。1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一般服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孕妇及儿童禁服。
方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不足,精髓亏乏,髓减骨枯,骨失滋养;或外力所伤,骨断筋损,气滞血瘀,脉络瘀阻,骨失所养;或外邪入侵,痰湿互结,脉络痹阻,筋骨失养,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痰瘀湿浊互结,骨败肉痿的复杂病机。“伤”是外因,“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瘀”、“痰”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方中用当归、红参为君药,以益气养血;枣皮、熟地、狗脊、川牛膝为臣药,助君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以甲珠、土鳖虫、生水蛭、桃仁、红花破血逐瘀通经;全蝎、鳖甲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白芥子,味极辛,能搜剔内外痰结,祛经络之痰,并能利气散结;麝香辛香走窜,搜剔经络为佐药。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达益气养血,补肾壮骨,活血祛瘀,散结通络之功效。
加减 肝肾不足者加杜仲50克,骨碎补100克;气滞血瘀者加川芎50克,丹参50克;痰湿互结者加薏苡仁100克,茯苓100克;疼痛甚者加乳香30克,没药30克。
临床运用 本方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表现的髋部及腹股沟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而跛行者,疗效颇佳。在服药期间,结合电针、温针灸、按摩治疗能增加疗效。还应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保健和功能锻炼,勿负重,避免外伤,避免久坐久站久行,适寒温,免劳累。
郭剑华经方治筋伤疾病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 刘渝松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患者张某某,女,39岁。行政办公人员。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出汗、恶风、行走发飘感等症状。颈椎CT检查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椎体两侧压痛,尤以颈3-4、4-5椎棘突及棘间隙两侧压痛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中医诊断:项痹(寒客筋脉、脑海失养);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予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处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羌活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3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3剂后患者复诊,颈项强痛,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余未诉不适,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郭剑华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生姜、大枣,加狗脊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5剂,每日1剂以善后。
按:《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本例患者久坐伏案而致颈部劳损,加之受凉而发病。劳损是本,寒凝太阳经脉是标,急则治其标。郭剑华采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重用葛根,能升阳,生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及头晕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加当归、川芎以养血通络镇痛。加羌活以增强祛风散寒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解肌祛风,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郭剑华常以本方加减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感受风寒而急性发作者,每获良效。
金匮肾气丸治腰肌劳损
□ 刘渝松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患者姜某,男,46岁,公务员。因“腰部酸胀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1周”于2009年9月19日就诊。患者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且每因久坐劳累或久行久站后即感腰部酸胀疼痛,卧床休息后可缓解,但夜间久卧后复感疼痛加重,早晨起床活动后减轻,伴有神疲困倦、腿膝酸软、双足发凉,尿频,性欲减弱,耳鸣、头晕等症状。查体:脊柱无明显压痛,腰部肌肉痉挛,尤以右侧为甚,腰2-骶1椎棘突两侧均有不同程度压痛,局部叩击痛,无明显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舌淡苔薄白,脉沉缓。腰椎MRI检查:腰椎及椎间盘轻度退变,腰椎轻度骨质增生。中医诊断:腰痛(肾气不足,腰府失养);西医诊断:腰肌劳损。郭剑华老师予以金匮肾气丸加味以补肾壮阳。处方:生地3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5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桂枝10克,炮附子10克(先煎1小时),桑寄生20克,独活12克。5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后,诸症悉减。嘱其继续内服金匮肾气丸(浓缩丸),每日3次,每次8粒(相当于生药3克),白开水吞服。服药1月停药,嘱患者坚持做腰背部功能锻炼橾,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腰肌劳损多为较长时间从事腰部固定于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立、弯腰)的劳动,或长期体力负担过重,或因外伤治疗不当,长期积累性劳损所造成。本病属中医学“腰痛”范畴,中医对慢性腰痛早有认识。《黄帝内经》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曰:“肾主于腰,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肾阳虚损,经脉失养则腰部酸胀疼痛;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则双足发凉;肾阳虚弱,膀胱失于约束,则小便频数。故肾阳不足,温煦无能,筋脉失养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助阳,加桑寄生、独活以增强祛寒湿、补肝肾、壮筋骨、止疼痛之效。郭剑华老师认为“病急用汤剂,病缓用丸药”。故在腰痛、肢冷诸症缓解后,改用金匮肾气丸药以缓缓图治,巩固疗效。
芍药甘草汤治急性腰扭伤
□ 刘渝松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尤某某,男性,37岁。经商。因“扭伤致腰痛1天”于2009年7月25日就诊。患者诉,打网球时不慎扭伤腰部,腰疼痛,尤以右侧腰骶部持续性剧痛为甚,腰屈伸及起卧翻身困难,不能坐、立、行走,咳嗽时疼痛加重。查体:腰骶部肌肉紧张,尤以右侧为甚,右侧骶棘肌压痛及髂后上嵴处压痛,无明显放射痛,腰椎向右侧弯。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无压痛,舌苔薄白,质淡红,舌下有少许瘀点,脉弦涩。腰椎CR片检查示:未见明显骨质异常。中医诊断:腰部急性伤筋(筋脉受损,血瘀气滞)。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治则:缓痉止痛,舒筋通络。郭剑华予以内服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生白芍30克,甘草15克,当归15克,丹参12克,乳香6克,没药6克。3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配合针刺双手第二掌骨腰痛穴,采用泻法。
患者内服中药,临床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急性腰扭伤好发于青壮年,多由弯腰提取重物用力过猛或弯腰转身突然闪扭,致使腰部肌肉强烈收缩,引起肌肉和筋膜受到过度牵拉、扭转,甚至撕裂所致,属中医“筋伤”范畴。《景岳全书》云:“凡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瘀滞也。”其病机为:筋脉损伤,血脉瘀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郭剑华认为芍药甘草汤为和血养阴,缓急止痛方,不仅对内科急症之痛症有效,而且对筋伤疾病所致的疼痛疗效亦佳。方中重用白芍以益阴和营,配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缓急、解痉镇痛的作用更强。
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芍药甘草汤既具有解除骨髂肌、平滑肌痉挛作用,又有较强的镇痛、镇静等作用。再配以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则解除痉挛、抑制疼痛的作用倍增。芍药甘草汤方只要配伍得当,确实不愧为治疗筋伤疾病所致痉挛、疼痛之良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股外侧皮神经炎
□ 刘渝松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向某某,女,52岁。行政办公人员。因“右大腿外侧麻木1年半,加重10余天”于2009年3月13日来诊。患者体质素弱,易患感冒。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外侧麻木,久站久行后加重,但不影响活动,经推拿、针灸、穴位注射维生素类药物无明显缓解。10天前患者因感受风寒,上述症状加重,并伴见右大腿外侧刺痛,遇寒尤甚,得热则减,汗出恶风。查体:右大腿皮色及皮温正常,大腿外侧皮肤痛觉、温度觉、触觉均稍有减弱,局部无明显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西医诊断:右股外侧皮神经炎;中医诊断:右腿痹证(气虚血滞,营卫不和,络脉痹阻)。郭剑华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痹。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生姜15克,大枣5枚,当归15克,独活l2克,全蝎10克(研末装胶囊吞服)。6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药后患者病情好转,麻木及刺痛感明显消失。继用前方加鸡血藤20克,再服5剂,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刺痛、板滞、蚁走感、发凉等感觉异常,行走或站立过久后加剧,检查该区域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其发生与外伤、受压、受寒等原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缺血缺氧有关。郭剑华认为,此患者的临床表现应属“皮痹”、“血痹”、“寒痹”范畴,其病机为阳气不足,营卫俱弱,寒客营卫,气血痹阻,肌肤失养而发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可益气助卫,温经散寒,和营通痹。加当归、独活以加强养血通络,祛寒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加全蝎以搜风通络止痛。
郭剑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营卫不足、寒客血脉者,均有显著疗效。
当归四逆汤治肩周炎
□ 刘渝松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朱某,女,52岁,退休工人。因“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余”于2009年4月11日来诊。患者素体弱,形寒怕热,1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右肩部疼痛,疼痛以夜间为甚,不能入眠,右上肢活动受限,右肩冷痛如寒风刺骨感,痛甚时前臂及手指麻木沉重,需家人协助穿衣梳头。查体:右肩部未见明显肿胀,右肩关节压痛点广泛,右肩活动度:上举110度,外展80度,后伸15度,内收20度,右手后背触及骶尾椎。脉细涩,舌质淡,苔薄白微腻。CR片:右肩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肩痹(气血不足,寒客经脉,筋脉痹阻);西医诊断:右肩关节周围炎。郭剑华予当归四逆汤加减,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处方:当归20克,白芍20克,桂枝15克,细辛5,甘草6克,大枣10克,通草6克,桑枝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10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嘱患者早晚坚持做肩关节功能锻炼操10~15分钟。
患者药后右肩关节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守上方加川芎10克,服用12剂,临床诸症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周的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关节活动所致,又称为粘连性肩关节炎。中医认为人到中老年,经络阳气逐渐不足,气血日趋衰少又复感风寒湿邪,致肩部经脉不通,气血凝滞,筋肉挛缩而为“肩痹症”。《黄帝内经》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卷,缩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治当“寒则温之”。郭剑华根据此患者的病因、病机,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意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症状减轻后守前方加川芎以增强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力。
当归四逆汤是仲景为伤寒厥阴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所设之方。病机为血虚寒甚,气血运行不畅。郭剑华认为凡属气血亏虚、寒客经脉为患的疾病,只要把握病机,用本方随症加减,异病同治,均可收到较佳疗效。他还强调,在内服中药煎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患肩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可促使肩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全文完)
郭剑华治疗筋伤疾病3特点
□刘渝松 马善治 涂燕兵 郭亮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郭剑华主任中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1963年毕业于泸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专业,临证近50年,擅长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筋伤疾病,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筋伤疾病的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辨证用药精而专
创制新方 专病专治
郭剑华总结出常见筋伤疾病的病因、病机,创制了专病专方专药,如治疗颈椎病专方“颈舒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专方“腰舒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专方“膝舒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专方“肩舒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专方“股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专方“脊舒汤”和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专方“痛风舒汤”等方剂。
这些专病专方,谨守病机,组方严谨,用药精炼,证之临床疗效显著。其中“颈舒汤”、“腰舒汤”、“膝舒汤”、“肩舒汤”已制成便于携带和服用的胶囊剂型,经有关部门审批成为医院制剂。
擅用经方 用药独到
郭剑华熟读经典,擅用经方疗疾。如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独活、全虫等以治疗属于中医“血痹”、“寒痹”范畴的股外侧皮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营卫不足、寒客血脉者,均取得显著疗效。他认为用经方疗疾应做到方证相对、审机识变、随证加减,同时要把握理、法、方、药的统一,不断扩展经方的适应证,发掘经方的新功效。他还非常重视经方用药剂量,要求做到临床辨证、立法、选方准确,药物剂量比例适当。
郭剑华在临床用药中,针对筋伤疾病的病因病机,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药物以及虫类药物。他认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尽早使用虫类药物,虫类药物均以咸味为主,咸味最能攻坚,具有走窜之性、蠕动之力、血肉之质,体阴用阳,能深入经络,攻剔痼结之瘀痰,具有祛风通络,疏经搜剔之功效,也可用于瘀血阻于络脉顽固不解之症。针对筋伤疾病急性期疼痛较重这一特点,郭剑华临床用制川乌、制草乌治疗痛症收到显著效果。他认为制川乌和制草乌虽然具有毒性,但只要掌握好剂量和煎服方法,即可发挥其止痛作用强的功效。
活血化瘀 因人施治
郭剑华十分推崇王清任的“痹证有瘀血说”及其活血化瘀的经验。强调活血化瘀应因人施治。他从筋伤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活血化瘀法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瘀血”既是筋伤疾病的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贯穿于筋伤疾病的整个过程。郭剑华临床根据发病的内外因素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出理气活血、益气活血、补血活血、散寒活血、除湿活血、温阳活血等治法,证之临床,每起沉疴。
综合治疗效方显
疑难病症 综合治疗
郭剑华在对筋伤疾病疑难病症治疗中,主张突出中医综合治疗特色,注重各种疗法的有机协同配合,疗效互补。他对筋伤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积累、筛选优化,制定出了系统化、具体化、步骤化、规范化、疗效佳、疗程短、专病专治的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及临床路径,其中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五步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化方案的研究”科研项目已通过重庆市卫生局科研结题验收;“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的研究”和“中医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优化方案及临床路径的研究”分别在重庆市科委和重庆市卫生局科研立项。
重视针法 创新灸具
在综合治疗中,郭剑华强调针灸配方应根据准确的诊断,结合患者的体质来制定。临证选穴,注意将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痛点取穴、远端取穴有机配合,立求精炼,少针既可减少病人痛苦,又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若取穴过多过杂,盲目乱刺,不仅对治疗无益,反会加重病情。他在进针、行针、补泻手法等方面颇多创见,如他摸索出的快速捻转进针法,具有进针轻巧、快速无痛、得气快、气感强、见效快等优点。
郭剑华认为对许多用针、汤药、散剂均不能取效的痼疾,用灸疗能收到奇效,因此十分重视灸疗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他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总结,研制出了便于灸疗的“多功能灸具”和“神农塔灸”灸具,并获得国家专利。
推拿手法 讲究技巧
郭剑华强调推拿疗疾要因人施法、因证施法、因部位施法,其手法应从“心”而出。他将南北手法有机融合,手法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让手法技巧与力量完美结合,均力至病所,恰到好处,同时注重体现手法的“柔、准、巧、美”,让患者在舒适中接受治疗。他在临证中要求“准”字当先,在准确辨证、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准确抓住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重点。在给重点部位施手法时,还要注重一个“巧”字,要合理利用力学原理,做到以四两拨千斤。
防止复发 防治并重
筋伤疾病多为慢性劳损性疾病,是一类由轻到重、逐渐形成的积累性疾病,其病程较长,病势多缠绵。郭剑华认为治疗筋伤疾病要有“治未病”的思想,做到防治并重。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必须配合合理的、主动的、适宜的功能锻炼,并将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他在强调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动静结合,适可而止外,同时还要求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以有效防止筋伤疾病的复发。郭剑华编排了颈、肩、腰、腿自我保健的功能锻炼橾和自我按摩方法,告知患者只要坚持正确的自我保健和功能锻炼,才是防止筋伤疾病不复发的良方。
心理疗法贯其中
郭剑华认为筋伤疾病大多是一些疼痛性慢性劳损性心身疾病,由于病痛的长期折磨,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影响,不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表现,在治病的同时要尽早介入心理干预。
《灵枢·五色篇》说:“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郭剑华认为这里的“神”就是心理,包括医者的心理和患者的心理。在筋伤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应将“神”始终放在第一位,因为医患双方的精神因素直接影响疗效。作为从事治疗筋伤疾病的临床医生,要“积神于心”,做到志意专一,聚精会神;关爱患者、言恳意切;善于沟通、医患和谐。郭剑华在筋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地引进心理治疗模式,在给患者治病同时,恰当地运用心理疏导、暗示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如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将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筋伤疾病治疗中的“美学观”,医者通过美的姿态、美的语言、美的手法,在医患之间传递“美”的信息,让患者及其陪护的家属在治疗同时,感觉到“美”的存在,得到“美”的享受,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