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咳喘,制四法拟八方灵活取舍

大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肺癌等肺系疾病,出现咳嗽、咯痰、气喘者均属咳喘的范畴。在治疗咳喘疾病方面,曹氏拟制了“宣、清、养、补”的治肺四大法则,按序渐进,拟处八方统治之。

宣肺法:本法疗有二方。凡咳嗽初起,或复感新邪,症见咳嗽、鼻塞、胸闷、畏寒、气促、骨楚,咯痰色白痰少,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等症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宣肺解表之功效。我认为咳嗽之症,初起阶段,往往内外兼病,属于卫气不和,治以调和卫气,则表里俱解,非小柴胡汤莫属也。较之“三拗汤”更为有效。常用药物有:柴胡、茯苓、牛蒡子、前胡、桑叶、枳壳、桑白皮、瓜蒌皮、蝉衣、薄荷等。凡久咳不止,咯痰色白,痰多而喘,苔白腻,脉濡滑等,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麻黄发汗解表寒,附子温经扶阳,细辛散逐里寒,阳气一振,则寒邪外达。本方为补散兼施,表里双解之剂,温化痰饮作用较小青龙汤更为明显。常用药物为:麻黄、附子、细辛、僵蚕、桑白皮、瓜蒌皮、象贝母、天浆壳、枳壳、紫菀、款冬等。

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宣肺法中选择应用的区别于:表证明显,痰少者用小柴胡汤;表证不明显、痰多,里饮明显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

清肺法:本法治疗有二方,为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该方适用于咳嗽,痰稠或痰黄,或痰少不易咳出,或干咳、身热、口干、气促、汗出不畅,苔薄黄腻,质偏红或边尖红或有红点刺,脉细数等。麻黄宣肺平喘,石膏辛凉宣泄清肺热,杏仁、甘草助麻黄平喘,桑白皮既清肺热,又止咳平喘,辅以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并退虚热,麻杏石甘汤清肺化痰平喘,泻白散泻中有补,标本兼治。二方合用,取其辛温辛凉配伍而具有清泻肺热作用,使肺热得以宣畅清泄,咳嗽喘逆之症,自可得到平息。本法在应用中,不拘泥肺热必有发热之说,凡痰少而粘,或干咳,咳痰不畅,舌有点刺者,认为均已呈痰热阻肺之象,即可用本法治之。这样痰热的认识就扩大了。本法常用药物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知母、桑白皮、瓜蒌皮、地骨皮、桔梗、鱼腥草、银花、射干等。

养肺法:本法治疗也有二方,为生脉散合桑杏汤加减。该方适用于久咳不止,口干、口燥、短气自汗、苔薄质偏红,脉细数者,人参补益肺气而生津,麦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五味子固表敛肺而生津。生脉散养心肺之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又有酸敛之品,收耗散之气,具有止汗定喘之功。桑叶轻宣燥热之邪,配以山栀清泄肺热,杏仁、象贝宣肺化痰,沙参润肺生津。桑杏汤则具轻宣燥热,润肺止咳之效。二方合用具有益气养肺润燥止咳之功。在本法中仍循扶正祛邪之大法。此立方遣药有标本兼治之功。克服了一味攻伐有伤正之弊,或一味固本扶正而恋邪之嫌。养肺法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南沙参、北沙参、天麦冬、五味子、桑叶、桑白皮、瓜蒌皮、芦根、杏仁、山栀、象贝母等。养肺法适用于津耗气伤之证。

补肺法:本法治疗有二方。为参苓白术散和百合固金汤加减。该方适用于咳喘病缓解及稳定期。凡见咳嗽不多、腰酸乏力、气短、口干少津、苔薄质偏红或淡红,脉细数者。参苓白术散之四君能平补脾胃之气,米仁助白术而健脾渗湿,砂仁辛温芳香醒脾,佐四君促中州运化,使上下之气贯通,桔梗如舟楫载药上行,达于上焦而益肺。百合固合汤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以百合、麦冬、贝母为臣、润肺养阴,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益阴。全方能使阴液渐充,肺肾得养。二方合用共奏补益脾、肺、肾,三脏之气,而杜绝咳喘之源。

在养肺阶段当以救津伤为主,在补肺阶段则以补益气阴两虚为主,所以治则有所不同。

以上治咳喘之四法,应当循序而进,原则上不能颠倒错用,否则治疗咳喘则难顺愈。然而疾病绝无常势,临诊中应当知常达变,始终应以辩证施治为原则,应抓住疾病的本质及主要矛盾,给予相应的方法治疗。治疗咳喘不离四法,顺序时可变,但四法法则不可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