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经第十

(是经起于关冲穴,终于耳门穴。)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 痛,颊肿,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经络解

三焦手少阳之脉,受手厥阴之交,起于第四指之端关冲穴,上出历液门、中渚,循手表腕之阳池,出臂外两骨之间,历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至天井穴,从天井上行,循臂 之外,历清冷渊、消泺,行手太阴之里、手阳明之外,上肩循臂 ,会肩 、天 ,交出足少阳之后,过秉风、肩井,下入缺盆,复由足阳明之外,而交会于膻中之上焦,散布络绕于心包络,乃下膈入络膀胱,以约下焦,附右肾而止。其支行者,从膻中而上出缺盆之外,上项,过大椎,循天牖,上耳后,经翳风、 脉、颅囟,直上出耳上角至角孙,过悬厘、颔厌,及过阳白、睛明,屈曲耳颊至 ,会颧 之分。其又支者,从耳后翳风穴入耳中,过听宫,历耳门、和,却出至目锐 ,会瞳子 ,循丝竹空,而交于足少阳胆经也。

三焦经诸穴歌

手少阳三焦之脉,二十三穴之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通连,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会肩 相联,天 处天牖之下,翳风让 脉居先,颅囟定而角孙近耳,丝竹空而和 接焉,耳门既辟,经穴已全。

分寸歌

无名之外端关冲,液门小次指陷中,中渚液下去一寸,阳池腕上之陷中,外关腕后方二寸,腕后三寸支沟容,腕后三寸内会宗,空中有穴用心攻,腕后四寸三阳络,四渎肘前五寸着,天井肘外大骨后,骨罅中间一寸摸,肘后二寸清冷渊,消泺对腋臂外落, 会肩前三寸量,肩 上陷中央,天 缺盆陷处上,天牖天容之外旁,翳风耳后尖角陷, 脉耳后青脉现,颅囟亦在青络脉,角孙耳廓中间上,耳门耳前起肉中,禾 耳前动脉张,欲知丝竹空何在,眉后陷中仔细量。

病证解

耳聋浑 ,脉入耳中也。嗌肿喉痹,脉上项也。汗出,汗为心液,三焦为心包之表也。目锐 痛,脉至锐也。耳后肩 肘臂外痛,小指次指不用,脉所经之地也。以上皆经病,未及腑病也。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本病(脏腑之病)

诸热瞀 ,(腑脏同病。)暴病暴卒暴喑,(火性急烈也。)躁扰狂越,谵妄惊骇,(腑脏同病,)诸血溢血泄,(火盛则血热妄行。)诸气逆冲上,(火性炎上。)诸疮疡,(同脏病。)痘疹瘤核。(亦疮疡之类。)

三焦本病,上已详叙。以下六条,皆他脏他腑之病,诸经已载,此复详叙三焦条下者,以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无所不贯故也。

上(上谓心肺胸膈上脘诸经)热则喘满,诸呕吐酸,胸痞胁痛,食饮不消,头上汗出。

中(中谓脾胃两经)热则善饥而瘦,解 ,(尺脉缓涩谓之解 。)中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上下关格不通,霍乱吐利。

下(下谓肝肾大小肠膀胱诸经)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混浊,下部肿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下痢。

上寒(三焦属火,火实则热,火虚则寒)则吐饮食痰水,胸痹,前后引前,食已还出。

中寒则饮食不化,寒胀,仅胃吐水,湿泻不渴。

下寒则二便不禁,脐腹冷,疝痛。

标病(经络之病)

恶寒战栗,如丧神守,(同本脏病。)耳鸣耳聋,嗌干喉痹,(同经。)

诸病 肿疼酸,(本经在手,但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不行,下注而为 肿。)惊骇,(惊必兼搐,证见手足,故属标病。)手小指次指不用。(同经。)

治法解

实火泻之

三焦属火,邪气有余则实,故用泻,下分三法。

汗∶实在表则发汗,亦兼诸经解表之法。

麻黄(足太阳,手少阴、阳明汗药。)柴胡(少阳汗药。)葛根(手足阳明汗药。)荆芥(足厥阴经汗药。)升麻(阳明、太阴汗药。)薄荷(足厥阴经汗药。)羌活(足太阳,足少阴、厥阴汗药。)石膏(足阳明、手太阴、三焦汗药。)

吐∶实在上焦,则用吐法。

瓜蒂(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食盐(辛温能涌吐。)齑汁(酸咸吐痰饮宿食。)

下∶实在中焦、下焦,则用下法。

大黄(大泻血分实热,下有形积滞。)芒硝(荡涤三焦肠胃实热。)

虚火补之

虚火谓火不足之证,即寒也,故温之所以为补。

上焦

人参(甘温补肺。)天雄(补下焦以益上焦。)桂心(苦入心。)

中焦

人参(益土生金。)黄 (补中益气。)丁香(温胃。)木香(和脾气。)草果(健脾暖胃。)

下焦

附子(补命门相火。)肉桂(入肝肾血分,补命门相火。)硫黄(补命门真火不足。)人参(得下焦引药补三焦。)沉香(入命门,暖精壮阳。)乌药(治膀胱冷气。)破故纸(入命门,补相火。)

本热寒之

不言本寒者,虚火即寒,省文也。实火亦热,但前言泻法,此不用泻而用寒,则本热不必皆实火,泻热亦不止汗、吐、下三法也,参看具有精义。

上焦

黄芩(酒炒,上行泻肺火。)连翘(泻心火与心包火。)栀子(泻心肺热。)知母(上清肺金而泻火。)元参(散浮游之火。)石膏(色白入肺。)生地黄(泻心火。)

中焦

黄连(为中部之使。)连翘(兼除手足少阳、手阳明湿热。)生 (随他药能治诸经血热。)石膏(足阳明大寒之药。)

下焦

黄柏(泻膀胱相火。)知母(泻肾火。)生 (入手太阳、阳明,治溺血、便血。)石膏(兼入三焦。)丹皮(泻肝肾火。)骨皮(泻肝肾虚热。)

标热散之

三焦经脉在上,且少阳居表里之间,无所谓寒也,故不言标寒。

解表∶解表亦是汗法,但前通言诸经汗法,此则专指本经言,故前条首言麻黄,而此条首言柴胡,不用麻黄也。

柴胡(少阳表药。)细辛(少阴本药,辛益肝胆,可通少阳。)荆芥(肝经表药,可通少阳。)羌活(肝经表药,可通少阳。)葛根(阳明表药,能升阳散火。)石膏(三焦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