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浓,阴也,降也。阴中之阳。有小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黄芩,如恶寒腹痛,加肉桂一钱,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此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二钱半,水二盏,煎一半。去皮用。

《心》云∶脾经之药,收阴气,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阳而收阴气,泄邪气,扶阴。

与生姜同用,温经散湿通塞,利腹中痛,胃气不通,肺燥气热。酸收甘缓,下利必用之药。

《珍》云∶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

《本草》云∶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

《衍义》云∶芍药,全用根,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者,山中者佳,花叶多则根虚。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涩。有色白粗肥者,亦好,余如经。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

东垣云∶但涩者为上。或问∶古今方论中多以涩为收,今《本经》有利小便一句者,何也?东垣云∶芍药能停诸湿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药,所当知之。又问∶有缓中一句,何谓缓中?东垣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又问当用何药以治之?东垣云∶当用四物汤,以其内有芍药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入手、足太阴经。大抵酸涩者为上,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降之体,故又能至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阴经也。后人用赤泻白补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补,色在南方故泄也。

《本草》云∶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肾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阴滋湿,故小便得通也。

《难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没药、乌药、雷丸为之使。

《本草》又云∶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液》云∶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除。补津液停湿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