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五过论七十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比类形名,以求其义,虚引经文,绝无此说,故无所对。若视深渊六语,与六微旨论重。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名曰脱营,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尝贵后贱,抑郁伤心,火动血耗,名曰脱营,虽不中于虚邪,而病从内生。尝富后贫,忧悴伤脾,燥动精亡,名曰失精,五脏之气留连,而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而无气,洒洒然惊。病之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良工之所失,不知其病情,比亦治之一过也。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亦治之二过也。

苦乐萦心,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则形体毁沮。暴怒则伤阴。木郁风动,故精耗也。暴喜则伤阳,火泄根拔,故神散也。木火升逆,则厥气上行,气满于经脉,而神去于形骸。肝胆皆主怒,怒则肝陷而胆逆,厥气上行者,胆木也。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久而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亦治之二过也。

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乃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三过也。

诊有三常,经常之法。必问贵贱之等差,或是昔日之封君而至败伤,或是今日之朝官而欲侯王。其故贵而脱势者,虽不中邪,而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其始富而后贫者,虽不伤邪,而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词危论以开导之,则不能动其神思以致改悔,外为柔弱以事将顺,久而血气挠乱至于失常,其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三过也。

凡诊者,必知终始。又知余绪,切脉何名,当合男女。离绝郁结,忧恐喜怒,血气离守,五脏空虚,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炅。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肢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唯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四过也。

诊病必知其终始,又知其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难经》: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其或情意离绝,以致心绪郁结,菀与郁同。久而血气离守,五脏空虚,工于此不能知,何医术之足语!或尝富而大伤,至斩筋而绝脉,身体虽复行走,而令膏泽不得滋息,故伤败结,留连薄迫而归阳经,阳气郁蒸,血肉腐烂,脓积而生寒热。粗工治之,亟刺其阴阳之脉,渐而身体解散,四肢转筋,死有日期,不可挽矣。医不能明,不问所发,唯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四过也。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经,是谓至道也。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五过也。明引比类三句,旧误在示从容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奇,异也。恒,常也。从容,审度而知之。明引比类,出以《从容》,是以名曰诊经,是谓至道也。为工而不知道,则诊不足贵,此治之五过也。

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八正,八方之正风。九候,三部九候。副,符也。

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腧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腧理,五脏郁热,痈发六腑。

腧,穴,腧理,腠理,不知腧理,以泻经邪,经邪内逼,故五脏郁热,而痈发于六腑也。

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横行。

五中,五脏,方盛衰论:章五中之情是也。《灵枢·五色》:五色独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故既察五中之情,又复决以明堂。

《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所谓揆者,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此段旧误在病能论。

《上经》、《下经》、《金匮》,皆古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