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明珠黎医药

黎族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其繁衍生息与黎医药密切相关。他们发明的内服、外敷、蒸熏、捻痧、佩药等独特疗法,对毒蛇咬伤、外伤骨折、伤寒以及传染病、妇科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特别是用草药治疗一些肝病、热带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

椰子传说和椰文化由来

“快来,尝尝海南的椰汁,解解暑气。”一股清香甘露下肚,令人神清气爽。说起椰子,在当地还是一味黎药,并且有一个美丽传说。

古时候,一个叫木耶的方士驾船到海上去寻找仙山,不巧遇上大风浪,眼看着船就要被巨浪打翻,突然被一条黑龙救起,载着他飞到一个岛上,撞在了礁石上。此时飞来一个仙女,用玉瓶水浇在龙头上,黑龙瞬时间化为一棵高树,大大的叶子上面结满了奇怪的果实。那仙女自称南海观音,不忍见岛上瘟疫横行,命精通医术的方士治病救人。说藏于仙树的果实,可以供人充饥,也可延年益寿。

原来此岛瘟疫丛生,连年水患,民不聊生。于是,方士带领村民来到仙树下,摘下果实,分给饥饿的人群,喝下神水的百姓果然不久就痊愈了。后人为纪念木耶,把木和耶二字合并为“椰”字,仙树取名“椰树”,果实称为椰子。在当地,椰汁加生姜汤灌肠,可治食物中毒;椰肉榨汁饮服,可治寄生虫病;椰壳火烧提取椰油外涂,可治湿疹、脚气;椰根与猪肚炖服,可治寒性胃炎。

不仅如此,当地人将椰壳、椰木多用于建筑雕刻方面,用椰壳做成酒具餐具以纳吉祥,做成饰品佩带在身上,趋吉避凶。历经无数代后,形成一个独辟门径的雕刻门类,被誉为椰雕工艺。这种传统的手工艺一直沿袭到现在。

红军与黎医药的不解情结

五指山,曾是红军与敌人周旋拼搏的沙场;万泉河,红军曾在这里洗野菜和野果;五指山市区一路口处的群雕塑像,是后人为瞻仰、怀念红军而修建的。

走在红军曾经战斗的地方,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耳边似乎也响起李双江那浑厚的男高音“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舒缓优美的旋律将人带到那往昔的历史之中。

1941年,琼崖工农红军正处于困难时期,由于战斗频繁,生活非常艰苦,平原一带的战士进入山区水土不服,伤病员不断增加。没有经费,没有药品,红军卫生人员心急如焚。

黎族老乡告诉红军,五指山的一草一木都能入药治病。牛角蕉、马齿苋可治妇女痛经;红棉树皮与青蛙的骨头一起捣碎后,能医治骨折;野香菜可治前列腺炎;红壳松(海南粗榧)上生长的松针芝有抗肿瘤作用;一种叫雅级通的黎药,与别的药一起捣烂敷在伤口上,可以将子弹从身体中拔出,疗效奇特……

在黎族老乡的帮助下,部队卫生人员到深山老林中采草药,并掌握很多用黎族医药治病的经验。不久,伤病员身体得以恢复,并投入了战场。

杨丽娜的民间医药门诊部

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研究会门诊部坐落于五指山市。听说我们要来,既是会长,又是门诊部负责人的杨丽娜早早在门口等候。

拾阶而上,来到门诊部的二楼。高高的架子上摆放的是黎族药材,枝、叶、根、茎、花、种分别装在麻袋里、塑料袋里,满屋药香弥漫。刚刚挖来的新鲜药材堆在地上,“这是刺芋,软坚散结,治肾结石;那是海风藤,舒经活络,治风湿病……”杨丽娜如数家珍,一一介绍。

杨丽娜是黎族,自幼受家庭熏陶,加上刻苦学习和实践,对黎族医药有一定的研究。每天都有不少病人慕名前来就医。门诊部墙上挂着的面面锦旗,说明了群众对她的信任和赞扬。

出身于妇产科的杨丽娜说,黎族妇女生产后,没有“坐月子”的风俗,产妇家人只须用20多种草药,煎成产后汤让产妇喝下,24小时后便能下床走动,满12天后可以下地劳动,很少有风湿、偏头痛、手脚麻痹等后遗症。

是产后汤起的作用吗?杨丽娜回答,“当然,这些草药能祛湿、活血、收缩子宫、除恶露。”她认为,黎族对植物药用功能有着独到认识和应用,特别对药食同源的草药,不仅能治病,还凸显黎族的民风民俗。如赤鸪茶有降温作用;山兰酒能养颜美容;牛大力炖鸡炖肉,可壮阳补气;独头蒜放入刚煮好的稀饭,可治痢疾;就是平常吃的五脚猪肉、四角菜、竹筒饭以及海产品等也是调理身体的佳品。这些既反映了当地黎族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和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