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培育成功“太空烟草”

时间
2004-03-01

据新华社信息上海2月27日电(张园 史颖)从太空返回地面的“太空烟草”,时下在上海长到了一尺多高。我国科学家培育的“太空烟草”完整植株首次获得了成功。

记者25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态研究所人工气候室里看到正在静静生长的“太空烟草”。乍一看,这些已生长70多天的植株并不特别,长在一般的泥土上,巴掌大小的叶子,细密的纹理清晰可见。然而,看似不起眼的“太空烟草”与对比试验的普通烟草相比,却有明显不同,株高一般1.2尺或1尺左右,比普通烟草普遍矮个10多厘米,但株秆明显比普通烟草粗壮。一根秆上生长的烟叶一般有12-13片,比普通烟草多一倍。普通烟草叶薄面部光亮,而“太空烟草”叶厚面部似绒布一般。

“太空烟草”是应用电融合技术,让两个不同品种的烟叶细胞在太空“联姻”之后,“生”出新的杂交细胞培育而成的。

2002年12月30日到2003年1月6日,研究人员将黄花烟草与“革新一号”烟草两个不同品种的烟叶细胞,搭乘“神舟”四号进入太空“联姻”,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遨游6天之后,平安返回地球。研究人员将“联姻”生出的新一代细胞保存于无菌环境中悉心照料。经历了在培养皿中生芽、生根的过程,才成为一株株新的植株。目前“太空烟草”大小植株已有500多株。

主持研究工作的郑慧琼博士告诉记者,“太空烟草”从无菌环境下的细胞,到生长成有菌环境下的完整植株,是我国太空育种试验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郑慧琼说,“太空烟草”走入大田栽种一般要经过三至四代的繁育。根据目前的生长情况分析,“太空烟草”如果最终能走进大田推广,其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可能要高于普通烟草品种,这对于增加烟农收入将会有帮助。

郑慧琼认为,一个新的烟草品种的成功,虽然要观察好几代的繁育才能得出结论,但对于太空烟草的研究已经初步证实:太空微重力环境并不影响由细胞长成植株的过程,微重力环境中细胞“联姻”的代谢活动显著改变,细胞“联姻”成功率和新生细胞的存活率都比在地面要高。这意味着我国为培育高产优质的烟草找到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也为在太空培育其他高产抗病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