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B'毒株分子进化及分子特征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
2008-09-19

据中国医药报湖北讯 记者白毅报道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获悉,该所杨荣阁研究员领导的学科组和Simon Rayner研究员领导的学科组研究表明,有关艾滋病病毒-1(HIV-1)B'毒株传播速率较其他主要HIV-1流行毒株传播迅速,但近年有进化减缓的趋势。

HIV-1B'毒株是亚洲流行的HIV-1三大主要毒株之一,特别在我国中部地区既往采供血HIV感染者中广泛流行。同时,B'毒株与其他HIV-1亚型毒株的共流行,催生了多种HIV-1重组型病毒。这些重组病毒在亚洲的HIV-1流行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影响范围日益广泛,对亚洲国家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因此,进行B'毒株的起源、分子进化和分子特征,以及B'毒株对亚洲HIV-1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研究,对艾滋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荣阁研究员领导的学科组和生物信息学学科组Simon Rayner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1年的合作,通过对所有HIV-1B'毒株的系统进化和分子特征的综合分析,从全球角度详尽阐明了HIV-1B'毒株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B'毒株传播速率较其他主要HIV-1流行毒株传播迅速,但近年进化有所减缓等B'毒株的分子进化规律。此外,研究人员还分别在B'毒株的Gag蛋白p17和Env蛋白V3区发现了9个和8个B'毒株的特征性氨基酸位点,并推断其中一些位点可能与B'毒株的传播特征及其受体嗜性等有一定关系。

该研究对B'这一亚洲HIV流行性奠基毒株进行的全面分析,为HIV在亚洲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相关毒株的疫苗设计方案等,都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世界艾滋病研究权威学术刊物——《艾滋病》(《AIDS》)上。该杂志的审稿专家认为:“本文最有价值的地方即在于其仔细和详尽的遗传分析以及有关全球B和B'亚型种系发育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