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凤仙 甘肃中医学院
2009年4月,甘肃中医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也正是从这一时刻开始,学院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抓手,以科研、教学、临床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快速提升。
以凝炼学科方向为灵魂
长期以来,甘肃中医学院坚持以甘肃道地药材、地方中医药文献、西部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等研究为重点,围绕教育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首先,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强力构筑学院核心竞争力。其次,大力支持支撑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推动课程的整体建设,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院全面开展课程管理规范、建设规范及评估,要求全院所有课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通过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和开展课程规范建设评估工作,推进了所有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去年,该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等5个学科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目前该院共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9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
以完善激励机制为基础
博士点立项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学院的内涵建设成效。为了认真做好此项工作,甘肃中医学院专门成立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授权学科及支撑学科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制度,学院从整章建制入手,建立学科评价标准,完善科研立项、管理和奖励措施,健全教师学术交流、外出进修和职称晋升制度,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和科研实验经费的保障力度。这一切,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全院上下形成了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从而为推动“申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打造科研平台为保障
目前,甘肃中医学院拥有省内领先,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中心,内设11个实验室和1个SPF级动物实验中心。建有中药化学实验室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并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组建了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兰州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两个技术平台。
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院校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对此,学院在强化现有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努力扩大省级重点学科规模,构建一个“学科分布合理、与教学研究型院校相适应”的科研支撑体系。
2010年“中药药理与毒理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实验室”被评为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被确定为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以提升科研水平为核心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围绕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的建设目标和学科研究方向,结合甘肃地方特色及优势,确定了今后的科研工作方向和重点——通过加大投入、积极谋划,力争承担更多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国家级科研奖励的突破。
目前,该学科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已经呈现出明显增加态势。为促进学科研究水平提高,学院还千方百计筹措科研经费,积极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推动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工程的实施。
在科研团队培养方面,学院重点加强对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的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为承担国家、省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做好前期基础准备。
以汇聚优秀人才为关键
学院坚持把学科方向的凝炼与学术队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院博士单位建设和学科建设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以良好的学科方向吸引优秀学术人才,充分发挥学科方向引领学科建设的导向作用。
目前,该院已经拥有了于己百、周信有、李少波、张士卿、王道坤、宋贵杰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并通过这些专家学者和学术骨干在教学科研中的传、帮、带作用,为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年来,他们还根据学院发展需要,以组建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具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为目标,坚持补充教师队伍数量和提高教师质量并重的方针,加强师资队伍的进修和培训工作,逐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如:首先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现有教师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共有8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其次是通过内引外联,充实了学科队伍,提升了学科创新能力,先后聘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兰州军区总医院等单位知名专家为该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推荐11名教授兼职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引进博士生和急需的高层次教师14名。第三是不断加大对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2008~2010年全院共有22人次参加了国内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各类进修学习,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011年7月22日,专家组一致同意甘肃中医学院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中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