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施教 探索留学生中医教学模式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9-15

杨毅玲 宋月晗 北京中医药大学

在中医药院校,由于外国留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与国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再加上语言方面的问题,使他们都觉得古朴、抽象的中医术语和概念难以理解,中医理论深奥难懂,甚至不可想象。这就说明,以往对本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必须重新探索出一套适合于他们思维方式的中医教学模式。

因人施教 有的放矢

留学生本科班来自世界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汉语水平高低不等,这给教授专业课带来很大的难度。笔者认为应在教授专业课之前,首先通过对话、记录等形式了解一下每个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对中医知识的了解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根据全班整体水平的高低,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学,把握授课难易程度和速度,保证三分之二同学的学习效果。对于汉语水平较高,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同学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课堂上可以采取多提问的方式,促使他们多动脑筋回答问题。一方面加深他们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启发其他同学的思路。对于汉语水平较低、专业知识贫乏的同学,在遇到难懂而又不易理解之处,应多注意到他们的反应,必要时重复或加强板书。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点带面 纲举目张

使“教与学”达到统一,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学院留学生使用的《中医诊断学》和国内教材是统一的,因此讲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刚开始按照本国学生的方法讲授,满堂灌为主,虽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却普遍反映听不太懂,难以形成概念,记忆起来也非常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改繁从简,从易到难,精心组织教材,努力突出中医诊断学之特点,以临床实用为主,改变以往平铺直叙的方法,把各章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巧记证型,做到以点带面、纲举目张。如讲到脏腑辨证时,把它与八纲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联系起来,脏腑辨证中有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心气虚、肝气虚,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就是气虚症: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剧,舌苔淡白、脉虚无力。再加上诸脏功能减退所出现的症状就是诸脏之气虚证候。

一提起气虚证,学生们立刻就可以联想或逻辑推理到诸脏气虚证。在精心组织教材过程中,笔者把八纲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中的阴、阳、虚、实、气、血辨证列为纲,把脏腑辨证中诸脏和诸腑的辨证列为目,形成以点带面、纲举目张的结构和方式,多数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法很好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看得见、用得上、记得牢,并且很实用。

比喻比较 加深理解

比喻教学,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古朴抽象、义理深邃的中医理论,使他们越发为难。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用比喻,使他们既感到通俗易懂,又激发了联想、开阔了思路、加深了理解。例如“范进中举”乃我国著名典故,人人皆知,用它比喻说明喜则气缓,过喜伤心,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致使精神异常之证;既恰如其分,又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这样的比喻,可使一些抽象而枯燥的理论深入浅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另外,比较也是激发联想、诱导思维的一种方法。在留学生中医诊断教学中,把一些表现相似的疾病、证候症状和病因病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学生们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探幽索微,抓住特点,既学会了鉴别诊断,又有助于记忆。

学则须疑 以疑激思

以疑激思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它不仅适用于本国学生,同样适用于外国留学生中医诊断课的教学。宋代朱熹指出:“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今天,我们从教学的角度上看,教师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把问题引向课堂,必然能激起学生思维之波。正如心理学所认为的,疑,最易于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如讲到脉诊时,我们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舍脉从症?”有的问题亦可留给学生课后进行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他们的思想火花,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把握规律 系统贯通

诊断学是从中医基础理论进入临床的桥梁课程。内容零散、不系统、不连贯,而且大多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讲授,多数留学生对中医学仍然停留在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诊断学与基础课和临床课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系统贯通。如讲气病辨证时,首先简单复习中医基础理论气的生理功能,由生理功能的失调推理到气的各种病证、病因病理,然后是各脏腑气病的临床表现,最后简单提出治则或方药。

案例教学 学以致用

在进行病例教学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描述性病例教学法和分析性病例教学法。描述性病例教学就是原原本本地、主动具体地描述一个病例的全部或部分情况,使学生了解该病例的病因、病机、变化过程、检查结果、中医诊断和分型,以及理、法、方、药,深化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分析性病例教学除了具有描述性病例的特点外,还包括可供分析讨论的教材和情况。例如在课堂上介绍一个典型病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有关理论,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去进行分析,并试图做出诊断(诊断时应包括病名、证型、病位、属虚或属实等),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运用分析性病例教学法,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