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为发展“治未病”解困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8-18

胡文颖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石家庄市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笔者认为,此举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20世纪30年代,美籍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兰安生(Grant JB)博士曾有名言:“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九五”期间,卫生部也曾做过一个课题,研究社区防治和预防投资效益比,得出的研究结论是:1元钱的预防,可以节省医疗费8.5元。由此可见,广泛开展疾病预防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工作,不仅可以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而且可有效节省医疗费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就拿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来说,医院将中医治未病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管理,运用报纸、电视、电台和院内健康教育橱窗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形成了立体化的治未病宣传网络。同时,开设了专门的治未病门诊,免费为社区居民建立包括中医体质辨识、饮食偏颇、中药习惯性用药史等中医药内容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广泛开展体质辨识和健康养生指导等服务,让群众直接感受中医药的特色和魅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各级医疗机构在开展中医治未病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中医治未病的方法、理念也正逐渐深入人心,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加,其经费投入的“瓶颈”效应也日益凸显。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谓切中了问题要害,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破冰之举。

当前,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正在逐渐从以治疗疾病为主导向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主导转变。加强治未病工作投入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是一项利民惠民之举,应尽快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大力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