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治未病三种认识误区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7-26

近些年来,中医治未病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对振兴中医来说是好事。但在这一过程仲,有三种认识误区,极不利于中医治未病的健康发展,应予纠正。

治未病是无病找病的误区

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的健康体检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随机性、临时性的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它是一种生活之道,告诉人们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时刻顺应自然,注意养生防病,把治未病融入于生活之中,全天候关注健康,防患于未然,它比现代的亚健康概念还超前。亚健康尽管用仪器检查不出病理指证,但实际上已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临界值,而中医治未病是在健康的状态下未雨绸缪,积极预防。

治未病说明中医不重治疗的误区

一些人误认为中医提出治未病,是因为它只会养生保健,不重治疗,以致中医成了“滋阴壮阳”的代称。其实,中医治未病是基于“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对人与自然关系和疾病规律的深刻把握而提出的;是贯穿和体现在生命全过程中的一种预防为主、防病胜于治病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思想,与重治疗并不矛盾。

治未病的提出,恰恰说明了中医重治疗、能治疗。因为这种治疗是高明、超前、充满智慧的,它不是总被动地跟在疾病后面。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思想,立足于随时随地养生预防。同时还是一种指导思想、诊疗原则和战略目标,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着眼于提高人体正气,通过辨证论治、以人为本、正本清源,防止疾病发展、传变和复发。

实际上,正是因为治疗中贯穿和体现着预防为主、防病胜于治病的基本原则和思想,中医在疾病治疗上与现代医学相比毫不逊色,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中医是“慢郎中”。

治未病就是吃保健品的误区

有些人认为,中医治未病就是多吃些保健药品,于是对滋补类药品持多多益善的态度,这种理解完全是对中医治未病的曲解。中医治未病强调的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以达到“神与形俱,而尽终其天年”。而中药是人体不“合于道”以致阴阳失衡后用来纠偏补弊的武器,尽管中药副作用小,中药有“药食同源”之说,但中药对常人来说是不能乱用的,是不得已才用之。

古人说药物是用来“以供医事”的,所有的中药都有寒、热、温、凉的偏性,不适当使用会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衡,反倒适得其反,甚至引发毒副作用。因此,中医治未病并不是让猛吃滋阴壮阳等等保健药品。在确实需要使用中药保健品的时候,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选择。(李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