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院有了工作指南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6-09

要求突出中西医结合特点

本报讯 (记者高新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历时两年编制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近日发布。《指南》要求中西医结合医院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吸收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特长,突出中西医结合特点,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

《指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核心要素进行归纳提炼,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科室设置、专科建设、临床研究、药事管理、护理、文化建设、预防保健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体现中西医结合医院自身工作特点的要求。

《指南》规定,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30%。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培训率要达到100%。同时,鼓励临床类别医师参加中医、中西医结合学历(学位)教育,全脱产学习班学习中医理论课程两年以上,完成10~14门中医必修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850课时;在职半脱产学习时间一年,总学时数不少于750课时;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不少于100学时。

对于临床科室建设,《指南》提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临床科室设置应以中西医结合科室为主,同时设立针灸、推拿等中医(民族医)特色科室。中西医结合科室占医院临床科室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其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比例不低于60%。其科室名称应不含“中西医结合”、“西医”字样,可参考中医医院科室名称规范。中西医结合科室应配置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积极使用院内中药制剂。要求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比例应占4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20%以上。80%以上病例接受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医院应围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结合医院确有疗效的诊疗方法和技术,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研究中西医结合最佳诊疗方案,探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

《指南》要求,中药房应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每个临床科室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2项以上的中医特色护理,积极开展辨证施护,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此外,医院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医院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应规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专职医护人员应当不少于6人,中医类别人员不低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