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北京9月8日电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今天向本报记者披露,该校曾解剖世界首例SARS尸体的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兼南方医院病理科主任丁彦青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并提出“前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与SARS急性肺损伤及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密切联系的新观点。这一重大发现,对于SARS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将在世界最权威的杂志———英国《病理学》杂志上发表。
丁彦青教授领衔的“SARS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人体存在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素2受体”。对此丁彦青解释:“细胞内有了这个受体,就能与SARS病毒结合,导致发病。但要能早期发现、阻断这一特异受体,就能阻止病毒侵入细胞。”
该研究还有另一项重要成果,即发现前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与SARS急性肺损伤及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研究发现,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便会通过SARS功能性受体激活感染病毒的细胞,产生并释放过量的前炎症因子,从而引起免疫介导的肺损伤以及损伤其他器官,同时还可能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这就意味着如果能找出这些前炎症因子,将有利于SARS的早期预防性治疗。
丁彦青和他的研究团队在SARS研究领域一直保持领先步伐,这项研究成果是丁彦青教授在4例SARS尸体解剖材料检测的基础上取得的,其中包括世界最早的SARS尸体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