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下基层 学术上高层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4-28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所谓“基层”,一般是相对于行政级别较高的医院而言;而对于医生来说,只要是不脱离临床,直接诊治病人,也就是在基层,这是“基层”的另一种意思。如此,就算是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也是在基层,因为跟乡村卫生院的中医一样在为患者排忧解难。相反,卫生院的院长若长期不看病,也是脱离了基层。

自古著名的中医学家大都出自基层。过去没有中医药大学或中医科学院,即使有少数大家被请进了太医院,也是在基层成为名家之后才去的。所以,在基层的中医工作者,可以而且应该在学术水平上达到较高层次。

现在常听到有些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中医抱怨没有条件搞学术研究,对于晋升职称需要有几篇学术论文作指标也很反感,个别人还采取不当的手段搞几篇假论文凑数。

笔者认为,一个中医师最重要的就是学术水平,而学术水平的高低与医院级别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即使是在基层的医生也会通过实践逐步提高自己,一份漂亮的临床病历实际上就是一篇很好的学术论文。

中医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我发现周围那些病历写得好的医生,不但医疗作风严谨,爱看书学习,临床医疗水平也比较高;因为思路清晰,知识不断更新,一般都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而那些医疗水平较差的人,病历多写不好,医学论文更是写得一塌糊涂。像这样的中医即使在大医院,有了高级职称也不过是个德术皆差的“下工”而已。

中医学博大精深,不同的医家各自有不同的临床经验。“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在基层的中医,分科不会很细,对于中医各种疾病都能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因而可积累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果不只是看好了病人,而且能及时总结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并写成文章把心得传播给别人,对提高个人学术水平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医和西医学不同之处还在于比较容易自学,即使没有机会到大医院进修,也有很多提高中医学术水平的途径。现在,互联网上对于中医经典和最新的中西医药学知识都可以很方便地查到。所以在基层工作的中医,只要勤奋就可以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使自己的学术水平与时俱进。

笔者从只有三个人的卫生所,到小型厂医院里只有一个人的中医科,再到市级医院所属的社区服务站,除去进修学习外,都是在临床一线;深感在基层必须懂中医,而且最好是中西医结合。所以一有心得就写成文章与同道交流,同时也使自己的经验得以升华。至今,已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许多文章,得到了同道的认可,并不以为我是来自基层的中医而低看一眼。

我想“行医下基层,学术上高层”,是中医师成才的好途径,故写出来与在基层工作的青年中医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