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伊凡 悉尼中医学院
元素11非药物治疗
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关键词是“不战”和“全争”。其指导思想与“战而惨胜,治疗局部病灶”的方法不同。
《金匮要略》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善战者,无需用兵而战。善治者,亦无须用药。若人能养慎,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以上是中医早就提出的并且具有临床实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必须加入到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去。
元素12高科技与土办法并行
医学高科技的目的是提高保健和治疗的效益,但同时也导致高费用,容易造成不必要且无效益的检查和治疗,大量浪费医疗和社会资源,事倍功半。
明代名医张介宾《类经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又有宋代张杲《医说》记载有道人詹志永用竹管、绳索治疗独脚筋挛缩不能伸者,不费一文的案例。其实,中医的这类临床实例太多了。
即使在赤脚医生“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年代,中国也是以最少的医疗经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世界上最多人口国家的人民健康和医疗。只有坚持发展中医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国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健康长寿不需要高科技。”这是实践出真知,与中医的防治原则和方法不谋而合。现代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绿色生活”的观念也为中医在全球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人文土壤,让传统方法与现代医学并行。
元素13标准治疗与个体治疗相结合
清代名医叶天士说:“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此病乃外加于身也。”中医明确疾病和体质的关系,既治病也治身(病人)。而西医侧重单纯治病。西医是标准化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医是个体治疗,辨证论治。但治疗病人归根到底是个体治疗。
比如说治疗胃溃疡,标准化治疗是雷尼替丁(Zantac)或加抗生素。但落实到具体病人,有肝气郁结、脾胃湿热、脾肾阳虚等不同,因此标准化治疗往往副作用大,疗效差,容易复发,远期疗效和整体体质改善不如个体治疗。中医的个体辨证治疗体现了治病和治病人的差别,治好病只是回到亚健康,治好病人才是真正恢复健康。
元素14有效治疗应该包括体质的改善
《黄帝内经》论述男女30岁左右“肾气平均”,“身体盛壮”,而老了之后就“肾气衰”、“天癸竭”、“齿发去”等。人类的健康和年龄与中医的肾气强弱存在抛物线样的相关现象,即小孩和老人多病,青壮年少病而且有病容易治愈。亦即是说,不管年龄大小,肾气强体质好者少病,有病也容易治疗。所以病人的体质是治病疗效的关键因素。
西医忽视体质的重要性,缺乏调理和增强体质的治疗方法。治病与治体相较,治体更重要。治病同时改善体质是中医在治病时把两者融为一体的特点和优势,现代医学应该重视在治病的同时治疗体质,致使少发病和治疗以后不易复发,才能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长寿的较高要求。
元素15仁术——无创伤治疗
中医历来奉行“仁心仁术”。不但医生对病人应该怀有怜恤之心,同时还主张尽量采取无创伤治疗,施行“仁术”。有创伤治疗虽然可以治病,但同时有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妨碍病人心身健康的恢复,这是目前许多常用检查和治疗方法的副作用。
虽然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手段已经大大丰富而有效,但在治愈疾病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采取无创伤治疗。非对抗疗法、非化学药物疗法、自然疗法、整体调理疗法都是有效的无创伤治疗。应该发挥中医体系所具有的有效无创伤的临床优势。
元素16医患和谐、医患沟通、医患共治
《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中医早就认识到医疗活动应该以病人为主,医生为辅,若本末倒置,必然“邪气不服”,大大影响疗效。而现阶段医生为主导治疗病人(医患为主动与被动关系,互动少)模式的弊病已经显现。其实疾病在病人身上,并不一定等于医生的诊断。但医生往往认为在自己头脑中想的和自己电脑中的信息就是病人身上疾病的全部,并据此而进行治疗。再加上没有中医诊断的参与,因而往往诊断不全面,疗效也不理想。
医疗的任务是处理临床问题而不仅仅是治病。凡临床问题都需要处理,有症状不等于有病的西医概念必须用有症状就是有病,就需要治疗,也有办法治疗的中医干预方式加以补充。
另外,临床疗效往往由医生说了算,病人的自我感觉不予考虑,这不合适。病人看病和医生治病,其疗效应该由医生和病人共同评估,互相参考。医患和谐,医患沟通,医患共治的模式在现代医学治疗心身疾病为主的医疗大环境中必然能够大大增强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效益。
元素17医学并不局限于自然科学
医学是天地人的综合学科,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如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清代医家俞昌《医门法律》:“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清代医家吴瑭《温病条辨》:“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西医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动物实验的模式,发展出治疗人类器质性疾病为主的医学,并定位为自然科学。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限的自然科学医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涵盖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治疗的复杂信息。而文化与医学、宗教与医学、哲学与医学、社会与医学、音乐与医学、系统论、控制论、黑箱理论、仿生学、信息论、模糊数学等传统上的非自然科学已经渗入或成为医学的一部分。使医学成为融合和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真正并且充分反映医学本质和真面貌的大系统现代医学。
元素18尽可能采取综合治疗
清代医家俞昌在《医门法律》中所述:“凡治病不察五方风气,饮食居住,各不相同,一概施治,药不中窍,医之过也。”既然现代人的疾病主要是心身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多因素疾病,那就要针对心身和生活方式而进行多因素干预的治疗。尽可能采取综合治疗就是这种多因素干预的最好方法,也是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中能取得最佳疗效的方法。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本身就是临床上非常有效的综合治疗,如针灸、按摩、拔罐、刮痧、中药、气功、食疗、导引、火疗、外敷等。将在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实践证明:运动、精神情绪调控、合理饮食的保健医疗效益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而单纯药物治疗无法代替前者。如以治疗常见的早期2型糖尿病为例,任何降糖药,胰岛素的疗效都不及运动、精神情绪调控、合理饮食的综合疗效。而医疗在健康中所占的比例只有8%。在以健康为目的的现代医学活动中,其他重要因素如生活方式、环境、气候、饮食、居住、运动、精神心理调控等因素都将会成为治愈疾病、保持健康、延长寿命的有效手段。
元素19尊重人权和医药的人性化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晋代杨泉的《物理论》:“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唐代医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上面所述,指出目前医生绝对主导的医疗活动是不合理的,病人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应有和全面的尊重。
病人的权利也包括选择医疗方式的权利。例如,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肯定可以获得比单纯西医治疗更高的疗效,但由于各种原因,90%以上的病人都不知道或没有权力选择这种治疗。即使在发达的西医医疗服务系统下,没有中医药参与治疗,西方国家每天不知道会有多少病人失去治愈疾病的机会。
所以,国家和医药管理部门有义务将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告知民众。同时,医疗活动不应该像目前大多数医生治疗病人那样,是冷漠的、施舍的、电脑仪器化的,而应该是互相尊重的、沟通的、人性化的。这样才能合理应对现代疾病。
元素20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公共教育
实践证明,病人对疾病的知识掌握越多,治疗该病的疗效就越好。公共科普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行为,容易收到使大面积公众受益的效果。所以,应该在医疗改革中,大力推广中医养生防病、治未病、防治亚健康的知识和服务,在培养大批医务人员,建立现代化医院及装备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同时,把中医的元素投放在公众的心中,从而达到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卫生效益。
总之,现代医学的元素几乎都在中医体系中可以找到借鉴的地方,这是社会进步发展螺旋式前进的又一次回归,是历史赋予中医的一次机遇。人类的心身健康和疾病不能分割,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使中医的原则和治疗方式更加适合于现代人。中医的复兴已属必然,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