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处方费缓解中医师生存之困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3-21

王锡民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振兴,必须建立在中医师能够生存下去的前提下。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但囿于实际情况,很多普通中医师的待遇仍差强人意。

中医师生存发展难

2011年3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曾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感慨地说:“如今的状况是毕业的学生分不出去,但基层又缺人,有些中医院校招收的中医专业学生越来越少,长期这样,会无以为继”。这道出了眼下中医界存在的一大难题。

无独有偶,一位中医学院应届毕业生近日在“爱爱医”网上发表题为《一个中医学子的感言》的文章,他大声疾呼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窘境,引发许多中医学子和家长积极跟贴响应。这一事实印证了王委员所言的真实性。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医师的生存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中医毕业生分不出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需要医院养活他们。另一方面是中医院发展艰难,连原有的中医师都不想白养活,更不要说新分的毕业生了。

中医师为什么创收少,究竟少在哪里?应当怎样解决?笔者想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还望同道指正。

中西医诊疗差异大,应区别对待

以诊断疾病收费而言。西医师诊断病人,主要靠理化诊断,如CT、核磁共振、B超、脑电、大生化等各种高收费项目,一个病人检查下来大约要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左右,然后才能做出诊断。而中医师诊断疾病,主要靠望、闻、问、切等复杂的脑力劳动,一个病人诊断下来后一分钱不收。这是极不合理的,难道人的大脑还不如机器值钱吗?

以治疗疾病收费而言。西医师治疗病人,病人住院一天最少花费几百元,多则几千元;中医师治疗病人一天就开一剂汤药,才几十元上下。同样是治病,在有些情况下中药的治病效果还要比西药好一些,为什么西医治病的费用这么高?中医治病的费用却这样低呢?

既然中医师治病没有西医师治病收入高,为什么医院里还要按同样的核算方式对其进行核算呢?应重视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在发挥“简、便、验、廉”优势的同时,充分体现中医师劳动的价值。

资深中医师需要深厚专业功底,应体现价值

西医诊治疾病,一般主治医师与主任医师的诊治思路、用药和疗效没有太大差别。但中医高手与新手之间的诊断思路、用药和疗效往往具有天壤之别。

学西医5年本科毕业,然后再干1年专科(如神经科),基本上就能诊断和治疗本科室的大部分疾病。因为一般一个专科内的所有疾病加起来也只有二三十种,并且有相应的诊疗规范,易于掌握,所以一般医师与主任医师所开的药物没有本质的差别。西医师诊断疾病主要靠仪器,比较直观,治疗同一种病所用药物都是一样的几种药,是公式化思维过程,相对简单。

中医师则大不相同。学中医虽然也是5年本科毕业,但毕业后即使再工作5年,其治病疗效也很一般,要达到高治愈率,至少要毕业后工作10年以上。所以,培养一个中医高手没有15年以上的时间是不能成功的,这就比学西医多花了近10年时间。况且,15年的时间也未必能把所有中医师都培养成高手,有的老中医干了一辈子,到头来仍然没有入门。

近二个月在网上广为流传着一个从中医学院退休,自称“王教授”的老中医,干了40年中医临床和教学,也没有真正入门,疗效平平。令人不解的是,他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埋怨中医疗法本身疗效不高,对中医学进行了全面质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医难学”的例子。

有人说目前我国只有500名中医高手,也说明学成一个中医高手是多么不容易。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医诊病开方是复杂脑力劳动,比西医直观诊病难得多,没有几十年难以磨成一把利剑。没有足够高的智商,终难成为中医大家。与西医师相对,中医师要面对的疾病不是某专科的二三十种疾病,而是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的疾病。

中医讲究的是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一人一方,每个处方都是原创,不像西医看病那样直观和思维公式化。既然掌握中医看病的技术难度如此之大,付出如此之多,为什么不让他们的劳动成果有合理的回报呢?

增设中医开方费是一种方法

自古以来,中医师都是靠诊金(即处方费)生存,诊一个病人开一个方子要收多少钱。但在今天的医院里,中医师赖以生存的开方收费被取消了。

笔者建议,应当增收中医师的诊病开方费。如果西医主任医师挂号费为10元的话,中医主任医师挂号费仍可为10元,但需额外增设中医师初诊开方费50元,这也不为多。据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某附属医院就是这样定的,即主任医师初诊50元,复诊30元,加号100元。

在实施中医师诊病开方费制度的过程中,可按职称和年资分级制定。如高年资主任医师定为初诊50元,则低年资主任医师可定为40元,副高主任医师可定为30元,主治医师可定为20元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中医师诊病开方也就有了收入,虽不算高,但总比没有强。

医院则可根据情况,从个人诊病开方费总收入额中提出大部分发给个人做为工资或奖金,以此缩小中医师与西医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总之,要发展中医药,首先应当让中医人才能够生存。提倡中医“简、便、验、廉”可以,但不能一味提倡中医看病“廉”,而打击众多中医药从业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