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源
当今之世,有不少人说中医不科学。要我说:中医更像是一门有科学内涵的艺术学科。换句话说,中医是科学的,中医更是艺术的。国医大师陆广莘曾经说过“中医药学没必要拜倒在科学的脚下”。科学与艺术可以共存。科学可以有艺术的体现,艺术也离不开科学的元素。很显然,中医兼具科学与艺术的二重特性。如果囿于科学的窠臼,中医的境地一定很尴尬。
有人说,中医守旧、落后,中医不应死守经典,中医应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应该象西医一样,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我说:中医如棋艺,绘画,前人把一些基本的规则、技巧教给你。规则永远不会变,但要把这些规则运用好,全看你的悟性。
中医不太可能像西医一样,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诊疗方法,新的药物,然后教给大家,广大医师水平就一起提高。中医做不到,得个人在实践中去悟。
中医可以有大师,却很难有科学家,大师掌握的是艺术,科学家掌握的是技术,当然艺术离不开技术要素,技术也少不了艺术的成份。中医比之西医,前者是艺术,后者是技术。一名医家如果既精技术,又通艺术,就一定会成为“大家”。
中医有许多名家验案,供后人赏析。循证医学家们惊讶地瞪圆了眼睛,甚至嗤之以鼻:个案价值几何?不过偶愈顽疾而已,用此方能治彼病么?我说:然也。但我更想说:验案却能体现大师们独具匠心的辨证论治艺术。虽不可以因袭,但足能启迪后学。象棋,围棋都有名家棋谱,而且都是前辈下出来的经典战例。后人把玩之余,定当受益匪浅。循证医学家们大概是不懂玩棋的一族。
忽然间,我想起三国演义,诸葛亮兵不血刃,擒了孟获。孟获不服:我一身武艺还没使呢。于是,诸葛先生纵擒七回,计出多端,法无定法,终使那老孟伏首称臣。古人云:用药如用兵。斯言极是。由我说,中医学术研究就不一定要“大样本”了。中医更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大学念书时,大学附属医院门前有颗古杏树,枝繁叶茂。此树在根部分出三枝,独自成长,久经风雨,三枝就完全裂开。为保护此树,院方就用钢圈把三枝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同学们戏言:这就是我们附院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技术力量的象征,虽然被捆在一起,他们依然是难以结合的。中医与西医可以互补,却无法结合。二者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这就是中医与西医的互补性。
总之,家中有大米,不要羡慕人家吃面包,只要烹饪得法,大米的芬芳照样让人羡煞。(作者单位为山东省烟台市中医院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