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增长呼唤农村中医服务提升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2-16

本报记者 高新军

2月4日,大年初二,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马家庄子村的马香花感冒了,其父马福林去村卫生室买回来好几种感冒药,中成药、西药都有,既有片剂,也有胶囊、冲剂。记者恰在其家,根据证候判断马香花属风寒表证,要是开剂中药喝下去,效果应该很快。而马福林买回的成药既有治疗风寒感冒的,也有治疗风热感冒的,因为老百姓认为“都是感冒药,都吃了,肯定有管用的。”

记者来到该村卫生室。卫生室近200平方米,最大的屋子是输液观察室,其次是药房,诊桌就在大厅。过年没什么病人,村医周广宏正闲着。记者提出想看中医,给开剂汤药。

“你要开中药?”周广宏面露惊讶,“现在农村没人喝汤药,一般都吃成药。”记者走进药房,发现中药饮片柜上落着尘土,大约有四五十个药斗,里面的饮片也不是很全,而且药材看上去十分陈旧。记者在随后走访的几个村子发现,各卫生室的情况大同小异。都是中药,为何成药受欢迎,汤剂受冷落呢?

村医:中药饮片没人吃

一个月才开五六剂

“从国家到省里、市里,都很重视中医药,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少,但最主要的是得让老百姓接受中药。”周广宏告诉记者,村卫生室按照要求,设置了中药柜,但没人愿意喝汤药。

周广宏是祖传中医,在村里行医40余年,“前些年还有人吃中药,这十几年吃中药的人越来越少了。目前,一个月也就开出个五六剂药。”

周广宏认为农民不愿意吃中药有四个原因:一是中药煎煮麻烦,农民没时间熬药;二是中药见效慢,村民怕影响农作,更愿选择见效快的西药;三是年轻人对中药了解少,缺乏认识,有的甚至不相信中医;四是目前该村卫生室还未进入新农合,因此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高10%的优惠政策没能实施,导致村民对看中医没积极性。

该村还有2家个体诊所,每家面积都不大,四五十平方米,没有中药柜,不能开饮片。“中药饮片没人吃,存储麻烦,利润不高。进了货,只能看着发霉。”诊所医生直言。

记者徒步20多分钟,来到旁边的店子村。该村卫生室较马家庄子的大一些,但中药柜同样备受冷落,放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尽管药柜看上去很新,但里面的药材已经放置了半年之久。村医告诉记者,他们也去镇上还有县中医院培训过,但平时在村里很少开汤药,倒不是不愿意用,是老百姓不感兴趣。

“其实,大多数人更把村卫生室当成药店,来了直接就说买某某药。不需要医生诊断。”旁边一位年轻医生直言。

记者在距离这两个村子20多里地的李家庄村卫生室,了解到的情况基本相同。

村民:汤药、成药,

治好病才是好药

医生水平不高、中药见效慢

马家庄子有1000多口人,村民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上村卫生室看病。为何大家不愿意服用中药汤剂呢?

在记者跟村民们的交谈中,大部分人比较认可周广宏所说的四个原因,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村医中医药水平普遍不高,辨证不够准确,中药效果不佳。这直接导致了村民们对中医药失去了信任,久而久之,宁可吃西药,也不愿费时费力喝汤药。

马福林告诉记者,村里祖辈们对中医药还是很信任的,以前生病也经常找中医把脉,熬汤药喝。但随着现代医学的普及,打针输液能迅速见效,很快就成为农民们的首选治疗方法,而村医也更愿意使用西医方法。

“农村好的中医大夫越来越少了,农民看病找中医,开个方子吃一星期、半个月,病却不见好。本身熬药就很麻烦,还白花钱!大家谁还愿意吃中药!”马福林说,“虽然挂吊瓶、吃西药贵一些,但能治好病、而且好的快,中药再便宜,没疗效,总归不行的。”

自己创办企业的村民马存华深有同感,“就看个普通感冒,要碰上好中医大夫了,喝一二剂汤药就能好,但常常遇不到‘明医’,病程得一个星期,甚至不得已再输液才见好。这多耽误事儿啊!”为了不影响生意,他现在基本不看中医。

镇卫生院情况又如何呢?马存华告诉记者,红河镇卫生院现在改为昌乐县人民医院二分院了,没有中医科。要想看中医,就得去距离村子80多里地的昌乐县中医院或者到更远的潍坊市中医院。

有村民告诉记者,隔壁镇有个村子的老中医开的汤药疗效很好,附近好几个乡镇的人都去找他开方抓药。

专家:基层中医药

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疗效确切保障中医药普及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对中医药事业十分重视,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不久,2009年9月,潍坊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该《意见》尤其对农村中医药发展提出具体措施,要求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并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具,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中医药服务。鼓励支持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按有关规定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与诸多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相比,如何落实更是管理层与中医药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另外,政策有力、资金到位是发展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保障,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提高村医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姚乃礼近年对农村中医药发展现状多次调研。他认为,目前乡村医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农民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农村的中医药普及和应用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缺少国家财政支持,中医药人才在农村呆不住,而基层医生缺乏培训,服务能力较弱。

为此,姚乃礼建议,可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为农村定向培养一批留得住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另外,还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乡村医生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尤其是中医辨证施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