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东风
在党和国家大力扶持民族医药发展政策的指引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侗族结束了苗族侗族医药无文字记载的历史,该州民族医药研究所20多年研发民族医药已取得硕果,并成立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苗医医院,使贵州省有了首家公立的非营利性的苗医医院。
为发掘、总结、提高黔东南民族医药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保护、继承、创新和发扬黔东南民族医药,使之与现代医学结合,营造现代、科学、国际和大众的苗、侗族医药学体系平台,在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努力下,经州卫生局批准,该研究所2009年8月成立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苗医医院,成为贵州省内唯一一所公立苗医医院,这也是省内唯一一所少数民族公益性医院。
2010年,为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在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卫生局、中医院等部门的支持下,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苗医医院下大力量扩大发展规模,增加建设投资,完善医院设施。目前,该院设有苗医专科、侗医专科、蜂疗专科、妇科、牙科、针灸按摩专科等专病专科,建有专科门诊及治疗室、病房、化验中心、以及中、西药房等;临床运用针刺、刮痧、蜂毒、药敷、手法推拿、按摩、熏蒸、药浴等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治疗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妇科病、骨髓炎、肾结石等疾患取得显著疗效;研究所20多年来由民族药物验方研制出十多种民族药及自用制剂,在临床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枫荷除痹液”已获得国家批准文号并投入了生产。苗、侗民族医药特色鲜明,简便实用、疗效好、经济廉价,使当地农民看得起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也引来了更多的患者。
该研究所所长兼附属苗医医院院长郭伟伟表示,2011年,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建立住院部和病房、改善设施,建立中药制剂室;加强苗医、侗医等民族医特色专病专科的建设,总结梳理验证苗医、侗医等民族医药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经临床使用证明安全、有效、规范、经济、实用、便捷、易学的苗医药、侗医药等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对黔东南的养生保健、中药膳食、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等民族医药特色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发挥苗医药、侗医药等民族医药在防病、强身健体等多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编写教材、开展民间民族医学的学习培训,提高苗族医药、侗族医药和广大民间民族医临床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今后,医院还要发挥苗医药、侗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针对目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筛选、优化诊疗方案,通过苗医、侗医专科专病建设,形成苗医药、侗医药临床诊疗方案、指南,并加以推广;要总结苗医药、侗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经验,总结苗医药、侗医药治疗外伤的经验;建立苗医药、侗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参与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