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现代应用规律可循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2-02

本报讯 (记者陈斐然)经方是中医经典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应用价值,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经方却面临着运用不够普遍,疗效评价不够确切,作用机制与配伍不清楚、加减化裁不规范等问题。经过4代人近30年的努力,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攻关的《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思路探讨》为经方的现代应用找寻可遵循的规律,取得可喜成果。项目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以7首代表性经方为模板,针对临床常见的11种疾病,提出了“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经方配伍规律研究思路,发现并总结了“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的经方临床应用化裁规律,并创建了泻热逐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新治法,发展了经方治疗风湿痹痛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该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王庆国说,经方配伍规律研究是诠释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科学内涵的关键环节之一。项目组首次提出“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研究思路,强调拆方研究不能忽视病机与治法的基本原则。此法凸显了中医理论指导,克服了拆方研究的盲目性,突破了“大复方正交设计”的瓶颈;提高了实验研究的效率及可行性;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疾病自身发病的规律与治疗途径,以及与现代医学认识的共同点;有利于发现经方临床应用的最佳配伍组合方案,为其临床加减化裁提供依据。

研究过程中,项目组发现经方是由一个个的小方构成,将其命名为方元,即构成经方的有规律可循的最小方剂单元。王庆国介绍,方元针对病机的关键环节组合而成,大量存在于经方之中,是经方化裁的基础及仲景组方的特色。项目组总结提出“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的规律及56个具有代表性经方方元,为经方依法化裁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使经方现代应用化裁更灵活、加减更规范、适用更广泛。

张仲景确立的“以病为纲,以证相辅”的病证结合的辨证模式,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生动体现。将现代疾病的诊断与中医证候的诊断相结合,是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最佳诊疗方式。传统认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项目组将经方传统方证病机理论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相接轨,通过基础理论、证治规律、随机对照等研究,提出气阴两虚、瘀热互结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首创泻热逐瘀法,丰富了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取得显著疗效。

项目组将《金匮要略》痹证理论、经方应用经验与风湿免疫性疾病最新研究成果接轨,系统评价和研究治痹专科用药“通痹灵”及“通痹合剂”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规律,发展了经方治疗风湿痹痛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临床,发挥全国中医糖尿病重点专科及广东省风湿病重点专科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范式创建以来,14所院校先后组建了经方临床基地;糖尿病专科经验辐射全国40余所医院;风湿病专科经验辐射至广东省及周边省市20余所医院。

该项目起自1984年,近30年来,项目组共发表论文19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写进教材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培养研究生199人;申请专利9项,获批5项;形成了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提高了经方的临床疗效,扩大了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并诠释了经方作用科学内涵。